“没错呀,有问题吗?”
李建国淡然回应。
三大爷连连摆手:“你小子真是不懂得珍惜粮食!这么多玉米碴子,够咱们家吃上两顿饭呢!”
李建国朝他笑了笑:“三大爷,您就不知道啦。
要想让鱼上钩,总得拿点东西换不是?钓鱼不撒饵,钓不了几条;要是想多钓些,就必须下重饵。
这可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哦!”
“瞎扯,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种说法?”
三大爷不信邪。
“今儿个不是头回听嘛!您就瞧好吧,看我咋把鱼钓上来。”
话音未落,李建国便挖了些岸边的泥巴,裹住玉米碴子,随手扔进了水里。
三大爷眼巴巴地看着那些玉米碴子没入水中,心疼得喘不过气来。
准备停当后,李建国在鱼钩上挂了一整条鲜活的蚯蚓,随意甩竿投入预定水域。
这年代的鱼竿都是手工自制的竹竿,李建国手中那根就是一大爷早先特制的——选的是密节毛竹,经火烤矫正再吊起风干才成器。
竿质甚为坚固,六七斤重的大鲤鱼都无惧。
在这个时候,这根鱼竿算是颇为出色的存在,唯一点小缺陷就是略重,手感不够理想。
但眼下时间紧张,只能先将就用了。
回头一定请一大爷帮忙找人做个体面的竿架。
约莫十分钟后,漂浮在水面上的人工浮漂开始颤动起来,有细微下沉的趋势。
李建国并未急着收线。
“懂门道的都晓得,这种小动静说明窝里已有鱼儿光临,只因数量不多,是它们咬钩上的活蚯蚓所致。”
又过数分钟,浮漂渐趋于静,猛然间,浮漂陡地下沉,完全没入水中。
李建国见状明白鱼已上钩。
他轻抖腕力,鱼竿立刻感受到沉甸甸的力量反馈。
显然这条鱼块头不小。
凭借对水中力量判断的经验,李建国稳准狠提竿,将那鱼硬生生拖出水面。
是一尾足有六斤重的大鲫鱼!李建国欣喜若狂,举竿跃起,将鱼甩入桶中。
首开记录!好彩头啊!今天注定满载而归。
三大爷目睹这一切仅仅二十多分钟就发生在他眼前,惊愕万分:难道要捕到鱼真的就得拿粮食交换?
看着满意的李建国给铁皮桶装满水,把鱼放进去,再次下钩。
不久后,接连又有两条鱼中招,不过遗憾的是这些鱼仅重一斤左右。
李建国毫无慌乱,深信河水深处定有更大的家伙,悠然等待。
随着第三条鱼顺利入袋,三大爷张口结舌地望着这一切。
不得不承认,李建国所言非虚。
刚才不过洒下半斤玉米碴子而已,如今却收获三条鱼。
这不是一本万利么?仅需半斤玉米渣子,只要能捞起一条二斤重的鱼就够本。
思及此,三大爷忍不住开口:“建国啊,能不能借给你三大爷点玉米碴子,让我也试上一回?”
正要答应,忽闻浮漂猛地沉下水。
显然这次是个大物。
李建国手上的动作流畅且迅速,一用力就想将鱼扯上来,可水面上的鱼竿却弯曲得更加厉害了,鱼并未被拉出水面,反而好像有着要把他拖入水中的趋势。
眼见此景,李建国眼神一亮,暗道这次碰到个大家伙!随即大喊了一声给自己加油打气。
周围的钓鱼人听到动静,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李建国这边。
“厉害啊!鱼竿都弯成这样,肯定是个庞然大物。”
“我看下面这条鱼最少也有四五斤吧!”
旁边经验丰富的三大爷也被这一幕惊动,急忙扶正自己的眼镜,凑过来看情况。
此刻的李建国已无暇搭理旁人的议论。
心里明白这是一次收获大鱼的机会,然而他也担忧自己的鱼竿或者鱼线可能撑不住这条大鱼的力量,万一让它逃掉了可就糟了。
李建国并未急着直接猛拉将鱼拽上岸,那样容易让鱼脱钩而跑掉。
他冷静下来,打算慢慢消耗大鱼的体力,等它力气耗尽时再将其拉回岸边。
经过十来分钟的较量,李建国终于成功将这条大鱼钓上了岸。
定睛一看,竟是一条将近六斤重的鲤鱼,李建国满脸得意地取下鱼后,放进自己的铁皮桶里保存好。
当三大爷看到那条鲤鱼被成功钓上岸时,不禁饶有兴致地在周围打转看稀奇。
看到三大爷的样子,李建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