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 > 第74章 景略死而坚渐骄

第74章 景略死而坚渐骄

在王猛辅佐下勤政爱民,后期却因王猛离世而渐生骄纵之心,贸然发动伐晋之战,致使前秦走向衰败。由此可见,王猛在前秦的兴衰历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既是苻坚成就霸业的关键助力,也是维系前秦稳定的中流砥柱。

清朝康熙帝站在帝王的高度评价“王猛之事秦,竭忠尽智,至于临殁之时,仍惓惓以善作善,成望秦王追从前圣,宜其主眷优隆,人家臣之所当勉也”。

康熙帝高度赞赏王猛对前秦的忠诚与智慧,临终之际仍心系国事,劝勉苻坚遵循圣德之道,这般竭忠尽智之举,理当成为后世臣子效仿的楷模,也从侧面反映出王猛作为臣子的典范形象深入人心。

近现代以来,诸多史学家、文学家对王猛的剖析愈发多元。

范文澜指出“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将王猛置于将相群体的顶尖行列,肯定他与苻坚堪称一对黄金搭档,携手铸就前秦的辉煌,认可王猛在军事、政治等诸多领域的顶尖才能。

柏杨则满怀激情地称赞“王猛是中国成功的伟大政治家之一,在他之前有诸葛亮,在他之后有王安石,诸葛亮欠缺军事上的成就,王安石欠缺坚强的支持力量,所以王猛得以独展长才,把一团乱糟糟的流氓地痞、土豪恶霸,硬是凝结成金钢;不但国泰,而且民安。距今虽已一千余年,但仍使我们对于那个辉煌的时代,怦然心动。可惜王猛早逝,假使上苍延长他十年二十年寿命,他带给社会的政治轨道,会更巩固”。通过与诸葛亮、王安石的对比,柏杨突出了王猛政治、军事全能的特质,且因有苻坚的坚定支持,得以将前秦治理得井井有条。同时,他也不禁感慨王猛英年早逝,若上天再多给些时间,他必将为社会构建更为稳固的政治秩序,让后人对那段可能的历史满怀憧憬。

南朝梁沈约评价王猛有文武之才,虽寥寥数字,却精准点明王猛兼具文治武功,为其多面才能提供了有力佐证。

十六国时期梁琛称“苻坚机明好断,纳善如流。王猛有王佐之才,锐于进取。观其君臣相得,自谓千载一时”,生动描绘出苻坚的英明善断与王猛的王佐之才相得益彰,君臣相遇相知,堪称千载难逢的佳话,展现出前秦兴盛背后的核心动力。

唐代李德裕说“蜀主之任孔明,苻坚之用景略,虽关羽不能移,樊世不能惑,蜀与秦皆君安国理,非专任之效欤”,以刘备信任诸葛亮类比苻坚重用王猛,突出君主专任能臣所带来的国家安定、政治清明之效,侧面烘托出王猛在前秦无可替代的关键地位。

北宋苏轼在《王彭州挽词》中虽未直接评价政治军事才能,却写下“才名谁似广文寒,月斧云斤琢肺肝。玄晏一生都卧病,子云三世不迁官。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鸟啼春尽看。赖有故人时饷药,凭君试与问平安”,字里行间饱含对王猛坎坷身世、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让后人看到王猛光环背后的艰辛人生轨迹。

现代作家钱世明在历史小说《王猛演义》中将王猛描写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旷世能臣,以通俗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大众心目中王猛的英雄形象,传颂其非凡才能。

现代史学家田余庆认为王猛是前秦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其改革措施对前秦发展和北方统一影响深远,是十六国时期杰出人物之一,从学术研究角度肯定王猛在历史进程中的推动作用,为深入了解王猛的历史功绩提供专业依据。

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评价“猛之为人,盖倜傥有大志,而不屑于小节者。其治秦也,以法为治,而能使民安其业,此其所长也。然其用刑太峻,亦不免有刻核之讥”,在认可王猛大志与治国功绩的同时,也客观指出其用刑严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呈现出一个更为立体、全面的王猛形象。

综上所述,历代对王猛的评价丰富而多元。他在前秦崛起、兴盛进程中的卓越领导才能、高瞻远瞩谋略与斐然改革成效有目共睹。尽管在其生平作为中存在些许争议之处,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璀璨之星。王猛的传奇一生,已然成为后世汲取智慧、砥砺奋进的历史源泉,持续在华夏历史的演进中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理想与抱负不懈奋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