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之意,说到“由于我如今心乱如麻,确实忽略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需要从一草一木的大自然中感悟,是我太着急了,还望道长见谅。”
说完这些,慕容垂恭敬地向老者行礼,身姿笔挺,神色庄重,犹如一位虔诚的信徒在向神圣的神明表达自己的敬意。
老者听后,并不言语,脸上稍显满意的表情。
慕容垂接着说道:“道长,上次回去后,晚辈日夜苦思,犹如置身于茫茫黑夜中的孤舟,在困惑的海洋中漂泊,仍有诸多疑问,实在无法寻得答案,只好再来向您这智慧的灯塔请教。”
老者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几分嘉许,说道:“慕容居士,既来之,则安之。道家思想讲究顺其自然,福祸相依,你所遇到的,就是天道想要你遇到的,在你看来很糟糕的事情,或许你看到事情的全貌之后,就会知道,这个或许已经是最好的安排。不过既然二位今日前来急切的想了解《道德经》之奥妙,又对燕国和自己的前程想进一步了解,既然如此,但说无妨。”
慕容垂率先问道:“道长,您上次提及的老子思想中,关于‘大国者下流’,晚辈实在难以领会其中深意,仿若在黑暗中摸索,始终找不到那指引方向的明灯,还望道长能为晚辈详细阐释。既然是大国,为什么下流!”
老者轻抚那如霜雪般的长须,微微眯起眼睛,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看到了千年之前的景象。
他说道:“慕容居士,下流不是下作,而是指的河流的下游,称为下流。所谓‘大国者下流’,其含义乃是,真正具有大国风范的国家,恰似那宽广无垠、能纳百川的河流的下游。
这种宽广的胸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要知自秦始皇统一天下至今,这五百年来战乱不断,其中缘由复杂难辨。
当年你们先祖太子丹密谋行刺,林家先祖盖聂偷走《仁义经》并导致《道德经》被焚毁,这一系列事件让天道运行发生改变。
原本已经统一天下的秦国,本可以给百姓创造一个太平盛世,结果因种种变故,秦国迅速灭亡,天下再次陷入战乱。
当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便是天意,便是天道,而燕国太子丹却看不到这一点,以为单纯的刺杀嬴政,就可以阻止燕国被消灭?
而你们慕容家的祖先更是逆天而行,当年燕国都灭亡500年了,还妄图复国?
你可知道为了你这个复国的执念,让这天下遭受了多少战火?
大国者下流,当年的燕国为什么灭亡?那是因为燕国的统治者不思进取,欺压百姓,燕国是自己把自己毁灭掉的,而不是秦国。而当年的六国都是一样,自己把自己推向了亡国边沿,就算秦国不去攻打他们,他们也会自己灭亡。
而真正的大国,应顺应天道运行的规律。
它需具备宽广豁达的胸怀,能够毫无保留地接纳来自各方的溪流,自身拥有深厚雄浑的底蕴却不显露丝毫锋芒,表面平和稳定,仿若那波澜不惊的宁静湖面。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若欲强大兴盛,必须广泛吸纳天下的贤才异能之士,不排斥任何能够使自身变得更强大的因素,并且在拥有强大实力的同时,还能做到待人谦逊温和、公正平等,仿若那温润而泽、光华内敛的美玉。
唯有如此,天下的人才和财富才会如同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汇聚而来,国家的强大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这就如同我们常说的,高山不拒绝微小的尘土,故而才能成就其巍峨高大之姿;大海不嫌弃每一滴水的注入,所以才有了其浩瀚广阔之态,此乃自然之道,亦是治国之理啊。
就像上次居士前来拜访楼观台,之后不久楼观台就遭受到了阴阳家的猛烈攻击,导致楼观台的道门弟子死伤惨重,大部分传承几百年的建筑亦毁于大火,贫道也险些惨遭毒手。但是贫道并不怪罪二位,因为既然楼观台摆下天道八卦大阵,种下了那个因,那顺着这个因,导致那个果,则是顺其自然的天道。”
说罢,老者缓缓端起茶杯,轻抿一口,似在品味茶香,又似在沉淀思绪。
那茶香缭绕在他的鼻尖,让他的神情更加悠然自得。
慕容垂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些话语,他从未听说过。
老者看到慕容垂似乎有点沮丧,接着道:“慕容居士,对于这段历史的是非对错,还需你自己去判断。但个人之得失与天下之得失,孰重孰轻,值得深思。这个天下到了如今的局面,是各种力量综合角逐的结果,也不全怪罪于你们慕容家。”
慕容垂接着问道:“那‘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这句话,又该作何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