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 > 第20章 慕容垂楼观台悟道

第20章 慕容垂楼观台悟道

不是频道来接待小居士了。”

慕容垂心中一动,说道:“我与道长第一次第一次见面,道长如何说出此话,莫非道长曾经见过在下?而且我的侄子慕容轩道长也曾见过面?”

老者微微一笑,并没有急着回应慕容垂的询问,而是挑开话题说到:“既然慕容居士已经完全忘却前世之事,那贫道也就不便多言,只是日后慕容居士在复国之时要以慈悲为怀,不要过多造成百姓伤亡。此乃老子的天道自然思想。”

慕容垂心中一动,又问道:“老子的思想?那是是一种什么思想?”

老者目光深邃,庄重答道:“老子的思想乃是创造万年太平盛世的思想。其倡导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让世间万物各归其位,各循其道,若能如此,天下自可消弭纷争,达至长久太平。君看那天地运行,日月交替,皆无为而有序,此便是老子思想之妙境。”

慕容垂若有所思,继而问道:“《道德经》被秦始皇焚烧之后,世间可还有留存的其他版本?”

老者淡然一笑,说道:“虽历经秦火浩劫,但仍有智者舍命留存部分残卷,或隐匿于民间,或深藏于深山,其智慧之光岂会轻易熄灭。楼观台亦有部分残存文字传承,虽非完整无缺,却也极为珍贵。”

慕容垂若有所思,接着再问:“既然老子的思想可以创造万世太平,那如何运用老子的思想终结这乱世纷争?”

老者轻轻叹息一声,说道:“老子曾言,无为并非袖手旁观、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之道。如今天下大乱,诸侯若能克制私欲,不肆意兴兵动武,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遵循天地间的平衡法则,或许方能逐步走向安定。只是人心难测,此路漫漫修远。往昔楚汉相争,民不聊生,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便采用黄老之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此乃无为而治之实践,方有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然至武帝时,大兴兵戈,虽开疆拓土,却也耗损国力,致民生凋敝,此便是有为过度之患。可见无为与有为,需审时度势而用。”

慕容垂点头称是,又道:“那无为和有为二者该如何看待?”

老者踱步片刻,解释道:“无为乃是一种超凡境界,是不强加干涉,任由万物自然发展演化。有为则是在顺应自然规律的根基之上,有所行动举措。就如同治水,鲧堵截洪水,虽为有为,然违背水之性,终致失败;大禹疏通河道,看似无为,实则遵循水性,因势利导,终成治水大业,二者相辅相成,方为妥善之法。在这乱世之中,有为可解燃眉之急,无为可保长治久安,需依据时势审慎抉择,不可有所偏废。”

慕容垂焦急地说:“道长,如今阴阳家设下阴阳运转大阵,长安危在旦夕,还望道长相助破解。”

老者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阴阳家的阴阳运转大阵,其根源乃是八卦,而八卦亦是道家思想的基石。当下之计,唯有在楼观台当年老子讲经台的位置,布设一个蕴含《道德经》思想精髓的天道八卦大阵,方可抵消阴阳运转大阵对长安运势的破坏。

只是如此一来,楼观台的气运必定受损,故而此阵法最多仅能确保长安地区 15 年的繁荣昌盛。若想长久维系长安的繁荣,就需全本的《道德经》回归楼观台老子讲经台,并辅以孔子的《仁义经》治国之道,如此则可保长安 500 年繁荣无虞。

此中深意,乃道家至高之领悟,阴阳互根,动静相兼,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天地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力亦当顺势而为,不可逆天行事。楼观台之一山一水,一楼一台,皆为这天地至理之映照,君可细悟。”

慕容垂赶忙致谢:“多谢道长指点,只是这布阵之法,还请道长详细告知。”

老者点头应允,开始详细阐释天道八卦大阵的布阵关键要诀以及其中蕴含的阴阳制衡精妙之理,慕容垂、慕容令和慕容轩皆全神贯注地聆听,用心铭记每一个细节。

待与老者交谈完毕,慕容垂决定前往老子当年的讲经台静思老子的思想。

当他端坐于老子曾经坐过的地方,刹那间,思绪变得澄澈清明。

他缓缓闭上双眼,仿若与老子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隔空对话。

老子向他阐述:“《道德经》之核心要义,首推‘道’。此‘道’为天地初始之源,万物生发之根本,幽微深邃难以探测,无名亦无形,以无为而孕育世间万象。

再者,辩证之理不可忽视。福祸相互依存,盛极必将走向衰落,世间万物变幻无常,皆在不断转化交替,处于对立且统一的状态。昔时夫差灭越而盛极一时,然骄奢淫逸,终致国灭身亡;勾践卧薪尝胆,受尽屈辱,却能忍辱负重,逆袭复国,此便是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