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还有人编写歌谣,传唱苏锦绣的事迹,使她的声望如日中天。
太后的计谋不仅没有得逞,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三位亲王也彻底倒戈,公开表态支持苏锦绣登上后位,称这是";顺应天意,合乎民心";。
朝中大臣见势头已明,纷纷表态支持册立苏锦绣为后。就连一向与太后交好的礼部尚书,也提出要加速准备册后大典,不再迟疑。
三日后,苏锦绣从杭州返回京城。她不仅成功控制了疫情,还查明了真相——原来是丽妃余党勾结盐帮,故意在粮食中下毒,意图嫁祸于她的农业改革。证据确凿,无可辩驳。
回京途中,苏锦绣收到周伯的密信,详细汇报了京城的最新情况。得知自己的民间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太后的势力已经土崩瓦解,苏锦绣心中既欣慰又感慨。
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改革的成果已经深入人心。百姓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她的价值和功绩。
这场关乎大衍未来的博弈,她已经胜券在握。
当苏锦绣的车队抵达京城时,道路两旁站满了前来迎接的百姓。他们手持鲜花和自制的锦旗,高呼";圣女福妃";,场面蔚为壮观。
站在车上向百姓挥手致意时,苏锦绣心中满是感动。她清楚地知道,这份民心支持,将是她最终登上后位、推动大衍繁荣昌盛的最坚实基础。
太后的最后抵抗已然瓦解,册后大典指日可待。而她,也将以一位受万民拥戴的皇后身份,继续引领大衍走向繁荣富强。
回到宫中,萧承煜亲自在宫门迎接。看着苏锦绣略显疲惫却依然坚毅的面容,萧承煜心中既是心疼又是骄傲。
";辛苦了。";他轻声道,亲自扶着苏锦绣下车,";这一仗,你打得漂亮。太后已经认输,同意尽快举行册后大典。";
苏锦绣微微一笑:";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农医改革能有今日成就,离不开陛下的支持。未来,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萧承煜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有这样一位贤内助,大衍定能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
而此时的苏锦绣,望着宫门外依然不愿散去的百姓,心中既感动又坚定。这份民心所向,将是她继续推动改革、造福天下的最大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