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 > 第141章 丰收盛世

第141章 丰收盛世

一套长效机制,确保粮食安全永续。";

会议结束后,苏锦绣亲自起草了全国农业改革令,详细规定了各地区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表。改革令经萧承煜御批后,立即颁布全国,引起轰动。

仅仅一个月后,第一批成果便开始显现。江南各府纷纷上报,采用新农法的农田,禾苗生长速度是往年的一倍有余,预计收成将大幅提升。农户们看到眼前的变化,从最初的怀疑转为热情拥护,争相学习新技术。

苏锦绣亲自前往京郊试验田察看情况。放眼望去,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农户们见到她,纷纷跪地行礼,感谢她带来的变化。

";多亏了娘娘的新法子,俺家今年的稻子比往年高出一大截,估摸着能多收三成!";一位老农激动地说道。

";可不是嘛!去年俺家收了五石米,今年保准能收八石!";另一位农户接口道,";有了这些余粮,孩子明年就能去县学读书了!";

听着农户们的话,苏锦绣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正是她推动改革的初衷——让百姓真正受益,改善他们的生活。

回到宫中,苏锦绣便着手规划下一步改革。轮作法和新品种只是第一步,还有灌溉技术、土壤改良、农具创新等一系列措施等待推广。她希望建立一个完整的农业科技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的落后面貌。

不久,秋收时节到来。全国各地陆续传来丰收喜讯,特别是采用新农法的地区,产量普遍比往年增加三到五成。一时间,朝野上下欢欣鼓舞,百姓称颂";农医圣女";的美名传遍大街小巷。

萧承煜特意召集大朝会,宣布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据户部统计,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比往年增加四成,创历史新高!这是我大衍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丰收!";

朝臣们听闻此言,无不欣喜万分,纷纷颂扬皇恩浩荡。萧承煜却摆摆手:";此乃皇贵妃之功。若非她引进新农法,推动改革,哪有今日之盛况?";

他转向一旁的苏锦绣:";爱妃为国为民,殚精竭虑,朕深感欣慰。即日起,朕命户部拨款一百万两,继续扩大农业改革规模,务求三年内使全国粮食产量再翻一番!";

苏锦绣恭敬叩首:";臣妾必不负陛下重托,定将农业改革进行到底!";

朝会结束后,苏锦绣立即安排人手,开始执行下一阶段的改革计划。她命令农业学院加快培养技术人才,确保每个县都有专业的农技指导员;命令研究院加紧研发新品种,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命令工部改进农具设计,提高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粮食储备制度也正式建立。全国各地陆续建成大型粮仓,按照统一标准储存和管理粮食。丰年储粮,灾年救济,这一制度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农业丰收带动了农民收入的显着提升。据农部调查,采用新农法的农户,年收入平均增加了五成以上。这些富余的收入使农户们得以改善生活条件,有些甚至开始供子女读书,为家族谋求更好的未来。

一天,苏锦绣正在批阅文件,周伯匆匆进来报告:";娘娘,好消息!北方大渊府传来消息,今年的旱地小麦试验成功了!产量比传统品种高出四成!";

苏锦绣闻言大喜:";这可是个重大突破!北方干旱地区一直是我们的难点,如果能推广抗旱小麦,那北方百姓的口粮问题就有保障了!";

她立即命人准备,打算亲自前往北方视察,指导推广工作。就在临行前,一个更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由于粮食大丰收,全国粮价稳中有降,百姓买粮更加容易,饿死人的悲剧几乎绝迹。

";这才是最好的消息。";苏锦绣欣慰地说道,";农业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确保百姓有饭吃,不再饿肚子。";

北方之行十分成功。在苏锦绣的指导下,抗旱小麦的推广工作顺利开展,当地官员和农户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回京后,苏锦绣立即向萧承煜汇报了北方农业改革的进展。

";如此说来,我大衍已基本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萧承煜欣慰地问道。

苏锦绣点头:";基本可以这么说。南方水稻、北方小麦双双丰收,加上完善的粮食储备制度,即使遇到自然灾害,也能确保百姓不致饿肚子。";

萧承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