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绣十分赞同这个提议,当即决定全力支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除了应对农改的各种阻力外,还抽出大量时间与王太医等人一起研究医术,编撰医书。
一个月后,成效初显。";临时医馆";已经成为宫中最受欢迎的医疗场所,每日求医者络绎不绝。更重要的是,太医院内部已经形成了一股暗流,越来越多的太医开始质疑余院首的保守政策,私下里学习新医法。
一天,王太医带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娘娘,御医院首赵大人暗中派人联系我,表示愿意支持医改!";
御医院虽然规模不如太医院,但因为直接服务于皇室,地位特殊。赵院首的支持,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
";这可真是天赐良机!";苏锦绣欣喜若狂,";有了御医院的支持,我们的医改就有了正统背景,余院首再想阻挠,也要掂量掂量了。";
几日后,赵院首亲自来访。这是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者,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他坦言,自己一直暗中关注着苏锦绣的医改举措,对新医法的效果深感佩服,决定不再袖手旁观。
";老夫虽年事已高,但尚能动笔着书。若娘娘不嫌弃,愿意参与《新医通论》的编撰工作。";赵院首诚恳地说道。
有了御医院院首的公开支持,医改的正统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余院首虽然仍在暗中阻挠,但已经无法阻止改革的潮流。越来越多的太医开始公开支持新医法,医术改革的道路渐渐变得宽广。
站在凤仪宫的窗前,望着院中忙碌的医者们,苏锦绣心中满是欣慰。虽然农改之路仍充满荆棘,但医改的顺利推进,给了她莫大的信心和力量。
";医农结合,这才是改革的正确方向。";她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无论前路多么艰难,我都会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