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是未来的核心终端,有机会一定多交流!”
吴楚之笑着回应,表达了对合作可能性的开放态度,并未深入讨论。
这时,威盛电子(via)的创始人之一、董事长王雪红女士也走了过来。
这位以创新和胆识闻名的女企业家,目光炯炯有神。
她刚才在会上也强调了创新,此刻更直接对吴楚之说,
“小吴总,看到你们年轻人敢打敢拼,打破陈规,我很受鼓舞。
我们威盛也是一路靠创新走过来的。”
她语气真诚,“这次开放是个契机,虽然可能如王成明董事长所说存在挑战,但我相信创新是打破困境的唯一出路!
特别是在芯片领域,掌握核心ip(知识产权)才是王道,才能在未来的合作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内陆有市场,有活力,我们威盛有些积累,强强联合,一定能催生出新的可能!”
王雪红的言辞带着技术创业者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对创新的执着信念,这是吴楚之内心所欣赏的。
他真诚地点头:“王总说得太对了!技术创新确实是产业的灵魂和基石。
威盛在主板芯片组领域的成就和研发投入,一直是我们努力追赶的方向。
这次开放,也希望能为两岸的技术交流和深度合作打开新的大门。”
他表达了对威盛的敬意和期望。
然而,他脑海中却清晰地浮现出前世历史的轨迹:
这位执着于创新的女强人,将很快面临来自因特尔对其芯片组授权的全面限制以及nvidia nforce芯片组在性能和集成度上的毁灭性打击。
强大的创新意愿在绝对的技术代差、市场垄断和专利壁垒面前,结局往往令人扼腕。
创新是灵魂,没错。
但在这场由顶尖巨头掌控规则、赢家通吃的游戏里,光有创新的灵魂,还远远不够啊。
吴楚之心中泛起一分对王雪红未来命运的惋惜,也对自己的事业更多了一分警惕。
好吧,还有98分,他在琢磨着怎么吃掉威盛——这个他图谋已久的蛋糕。
稍远处,仲盛集团董事长叶立培、华亭博大企业董事长袁国良等几位在内陆投资房地产或多元化业务的重量级人物,正与小岛几位金融界、地产界的大佬相谈甚欢。
话题显然集中在资金跨境流动和可能的项目合作上,与半导体这些硬科技领域的关注点迥异。
吴楚之扫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
联电的曹星辰再次走了过来,这次是礼节性地和吴楚之换了名片。
“小吴总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啊!内陆大有可为,有需要联电的产能支持,随时联系。”
他笑容可掬,姿态摆得较低。
吴楚之客气地回应:“曹董过誉了,还请您这位老前辈多多指教。”
他心里给曹星辰定了位。
政治投机者,可以短暂借力其产能扩张的野心和与夷积电竞争的迫切性做点生意,但核心合作,最好不要指望。
(此公在重燃2003里面讲的比较透,这里就不赘言了。
就是一个在夷洲岛和内陆之间反复横跳的投机家。
世纪初,曹星辰被小扁扁给打压,靠向内陆;而到了十来年后,是最顽固的毒蛙。)
会议的后半段重点放在了教育与人才议题上。
夷洲岛“教育部”的一位高层官员开始阐述他们对两岸教育交流的规划。
核心词是“产业化”和“打造亚洲优质高等教育枢纽”。
“我们将持续提升高等教育的品质与国际竞争力,吸引全球优秀学生包括内地优秀生源。
我们将积极推动高校与产业界的紧密联合,打造从学术研究到技术转化、再到人才输出的完整链条。
人才是流动的资源,而我们正致力于成为吸引华人英才汇聚的‘人才磁铁’,为整个世界培养顶尖人才,回馈社会的共同进步……
为此,我们计划推出一些针对内地留学生的精英奖学金计划,并加强两边高校合作办学的机制探索……”
‘人才磁铁?’吴楚之看着台上那位官员激昂的讲演,几乎要为之“鼓掌”。
这个概念包装得太巧妙了。
通过所谓的“精英奖学金计划”,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国际化”的光环作为诱饵,吸引内陆最拔尖的那批高中生、本科生负笈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