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你进我退、各自心间
种师中知道,这一次来到东南平叛,自己虽然立下了大功,可是西北边境才是他们西军的安身立命所在。¨x~x,s/w!k_.¨c¨o·m!
因此他毫不耽搁急忙往回赶,沿河一路返回汴京,他是一天都没耽误!
所以当朝廷得知,童贯大帅在阵前被敌军妖法杀死,五万禁军被反贼一举击溃,淮扬高邮等地再度沦落反贼之手……
这时的宋徽宗,都要气疯了。
这个童贯是特么蠢猪吗?打得过打不过那些反贼,你自己心里没点数?
居然在两军交战之时上书朝廷,让天子调走西军主力……这下可好了!种师中已经过了淮河,难道让大军再度返回淮扬?
此时朝廷面临的境遇窘迫之极,一边是淮扬腹心之地,一边是边境举国来攻!
满打满算就这支西军能打,可他们居然两面战场都够不着,恰好就在中间!
这特么烂仗,是怎么打成这倒霉样子的?
……
就在这时,一封军报送到来汴京朝廷。
一看之下,把宋徽宗给喜得差点从御座上跳起来,当场打一趟猴拳!
淮扬境内一支奇兵陡然发力,力挽狂澜!
没错,这支官军的存在,让敌我双方都是大感意外。a%精a¥武+小<说t;{网1? ?免?费!ˉ阅|{;读#
甚至连朝廷都不知道,他们在淮扬一带,还有部队在抵抗。
庞七郎……和他的三千禁军水师!
这就是庞七郎之前为种师中献上的那个一军护三城,沿河成铁壁的计划。
当时童贯只顾着向南进攻义军,拼命抢夺功劳,而种师中则是在朝廷的命令下,飞快地赶往西北边境。
庞七郎却按照他和苏信商定好的计划,带领这支部队,在淮扬留了下来。
然后当朝廷官军在通州被打退,沿途溃散被人追得跟兔子一般逃窜的关键时刻,庞七郎率军突然出现在战场上!
当然从朝廷军报上看来,这位叫庞七郎的七品校尉,是明知战局溃烂,却不顾生死,悍然向前,迎击反贼。
他带领部队收拢禁军溃兵,巩固建立防线,抵挡住了反贼军队的进攻。
而且在数日之间,他居然稳定住了淮扬的局面!
庞七郎正在反击!三日之间与方腊军血战七场,夺回数城!
这消息一传到汴京朝廷,立刻就引发了一阵狂欢,把个宋徽宗乐得都找不着北了!
……忠臣呐!好一位庞将军!如此良将,真是世间难寻!
宋徽宗毫不迟疑的就给这位力挽狂澜的庞将军,定性为朝廷的绝对忠臣。ˉ?′2?^¢8[?<看·?书×;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
这位大宋皇帝也是望眼欲穿,现在庞七郎继续传来胜利的消息,已经成了这位天子心中,最大的指望!
而实际的淮扬战场呢?天知道这场激战,实际上仅仅发生在燕然的两名弟子之间,完全成了这两位师兄弟的战棋推演。
其实在方腊的心里,这场大战最好的结果,就是瓦解朝廷禁军的大举进攻。他们对于长江以北的大宋国土,其实毫无进取之心。
倒也不是方腊没那个雄心壮志,主要是他江南起义军的精锐,这边才刚刚北渡长江。后方占据的杭州一带,就有地方势力开始捣乱。
在那些家族地主武装的眼中看来,朝廷大兵一到,方腊的起义军必定是片甲不留。
因此他们向朝廷效忠,也是为了夺取功劳和土地财富,这些人就像雨后的蘑菇一般冒起来,在各地燃起战火,想要策应朝廷大军的进攻。
他们以为,自己这边只要在方腊的背后作乱,就能让反贼军队首尾不能相顾。
最起码也能破坏他们的军粮和道路,让这些反贼无力抵抗官军!
这帮人可算得到了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之前心存隐忍的、假意奉迎的、心怀不满的、现在都是把脸一抹,一转身成了忠于朝廷的势力!
因此方腊军的后方就要不保,起义军急于抽回大军去江南,守住自己的地盘。
更何况他们这一次攻略江北,不但打垮了官军,还收获了大量的军械物资,对他们而言已经是收获满满了。
因此在苏信和庞七郎一南一北的主持下,一面是听从调动的方腊军队,一面是稳扎稳打的大宋禁军。
两支部队是你攻哪座城,我就退开一步把城给你,然后你再攻下一城,我再会意地接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