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手指上沾染着黑色的炭灰和油污。~d.u_o′x^i~a?o?s+h_u`o·.′c^o~m¨
“还在忙?”
秦汉目光扫过桌面那些复杂的图纸和零件,开口问道。
“也谈不上忙。”
周元新略显不好意思地拨了拨额前的乱发,拿起桌角一个尚未完成的、由几个齿轮和细木棍组成的奇特装置,“就是睡不着,整理一下以前的设计稿,看看哪些结构思路在这个……新世界或许还能派上用场。另外,也在琢磨您上次提到的,利用这些废品,做点实用的预警装置。比如这个。”
他拿起那个半成品,“尝试做一个更灵敏的,只要有轻微压力触碰就能触发响铃的警报器,放在墙角或者通道拐弯的地方,也许能提前发现潜入者,或者……那些不是人的东西。”
他的话语中透出一种建筑师特有的严谨和工程师的动手能力。
秦汉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赞赏:
“你的想法很好,也很重要。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辛苦你了。”
他停顿了一下,不再绕圈子,直接说明了来意,“我过来,是想请你继续教我鹰语。”
周元新脸上的疲惫似乎被惊讶冲淡了不少,他扶了扶眼镜,有些意外地看着秦汉:
“现在吗?老板,您确定?您今天看起来很累。′j\i¨n+g¨w_u\h·o,t¨e~l′.?c?o\m*”
“没关系,我还不困。”秦汉的语气很平静,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时间宝贵,抓紧一点是一点。团队里需要沟通的地方太多了,我必须尽快掌握。”
看到秦汉如此坚决,周元新不再多言,点了点头:
“好的,老板。您能有这份决心,我一定尽力教好。”
他走到那个堆放杂物的木箱旁,从里面翻找出一块厚实的、不知从什么设备外壳上拆下来的硬纸板。
纸板的一面还残留着模糊的商标图案,另一面则被他用炭笔细心地划分成了几个区域,上面写满了东西。这就是他临时制作的教材。
两人在那张堆满图纸和零件的木板桌前,清理出一小块空地,相对而坐。
周元新将硬纸板教材放在两人中间,又拿起一支削尖的炭笔。
昏暗的光线下,纸板上那炭黑色的、略显稚拙却笔划清晰的英文字母和单词,仿佛也带上了一种沉重的、属于末世求知的庄严感。`n`e′w!t?i.a¨n,x_i-.^c*o′m!
“我们上次讲到了基础的字母发音和几个最简单的问候语。”
周元新指着纸板上的字母表,开始了他的教学,“鹰语的发音和我们汉语的拼音系统有很大不同,有很多需要特别注意的舌位和口型变化。比如这个‘th’的发音,需要把舌尖……”
周元新讲得很仔细,也很耐心。他尽量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发音要领,并亲自示范口型。
他做好了秦汉需要反复练习、纠正的心理准备。
然而,教学刚开始没多久,周元新的表情就开始变化了。
从最初的认真耐心,逐渐变成了惊讶,然后是难以置信,最后几乎是目瞪口呆。
秦汉的学习速度,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对于那些周元新认为需要反复揣摩练习的发音细节,秦汉几乎是在听完示范的瞬间,就能分毫不差地模仿出来。
无论是需要咬舌的清浊辅音,还是需要圆唇或扁唇的元音,秦汉的发音都异常标准,甚至连细微的语调起伏都捕捉得极为精准。
周元新甚至有种错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初学者,而是一个有着极高天赋、或者曾经接受过严格语音训练的人。
单词记忆更是如此。
周元新写出一个新单词,解释它的含义和词性,秦汉只是目光专注地扫过一遍,口中跟着默念一次发音,这个单词就像是被瞬间录入了他的大脑数据库。
当周元新隔了几分钟后突然提问,秦汉几乎没有任何迟滞,就能准确地说出单词的读音、拼写和核心意思。
当教学内容进展到基础的短语构成和简单句式时,秦汉展现出的理解力更是让周元新感到震惊。
他不仅能迅速理解主谓宾结构、简单的时态变化,甚至能根据周元新给出的几个例句,主动尝试造出新的、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
他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再是“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是“这个词用在这里,和用在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