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夫人被姜家村的婆娘们簇拥着,你一句我一句地往姜家老宅走,她笑盈盈地听着大伙儿念叨长乐的好,脚下的步子都轻快了些。\w?e\i?q~u\b,o^o-k!.?c,o·m_
到了姜家老宅门口,周氏 “咚咚咚” 敲响木门:“婶子!在家不?家里来喜事啦!” 那语气里的喜兴,隔着门板都能溢出来。
姜小姑正在屋里绣花,院外的“喜事”两个字飘进来时,她手一抖,绣花针“噗”地扎进指尖。
“哎呦!”她低呼一声,血珠儿立马冒了出来,脸似比血还红,像抹了层胭脂。
王氏在隔壁屋听见动静,探出头来:“听着像是周妹子在拍门?”说着撂下针线笸箩,快步往门口去。
锦华凑过来拉姜小姑:“小姑,咱也去瞅瞅!”
姜小姑往后缩了缩,手心全是汗,心跳得像揣了只兔子,脸颊红得能滴出血来:“我、我就不去了,你自个儿去吧……”
锦华瞅着她这模样,忽然想起如意提过的赵大公子,眼睛一亮:“呀!莫不是来提亲的?” 说完提起裙角就往外跑,把姜小姑一个人撂在屋里。
姜小姑赶紧对着铜镜理了理鬓发,又抻了抻裙摆,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只竖着耳朵听外面动静。
心里头既盼着是他,又怕真是他,那滋味跟揣了团乱麻似的,七上八下没个着落。
王氏拉开门栓一看,当场就愣住了 —— 门外站着的锦衣少年和华贵夫人,还有后头那排场,看得她一时没回过神。
周氏赶紧捅了捅她:“大嫂!这是来给咱们长乐提亲的!”
“啊?哦哦!快、快里头请!” 王氏这才反应过来,慌忙往屋里让客,心里头直犯嘀咕:这阵仗,是哪家啊!
赵夫人笑着拉住王氏的手:\"咱们应是见过的,你可还记得州城碧水阁开张那日?\"
王氏在脑中回想了一圈:\"哎哟!您是赵夫人!\"
\"正是我!\" 赵夫人笑得眉眼弯弯,\"今儿带儿子来,是想跟你们结门亲家呢!\"
两人说着话往堂屋走,王氏从赵夫人口中证实 \"结亲家\" 三个字,腿肚子一软,险些摔倒,多亏锦华眼疾手快扶住了她。
锦华福了福身:\"见过赵夫人。\" 她在碧水阁开业时见过这位夫人,知道是州城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是锦华吧?真是个水灵丫头!\" 赵夫人说着就褪下手腕上的玉镯,拉过锦华的手往上套,\"丫头,这小玩意儿拿着玩!\"
这股热乎劲儿来得太猛,锦华和王氏都有些招架不住。/x~t,i¨a~n\l*a`i/.`c/o,m·
锦华知道此刻不宜推辞,先收了镯子,心想最重要的是赶紧去叫人 —— 因着如意和武二搬回小院养伤,阿爷阿奶一早去三叔家帮忙了。
她刚跑出门口,就见姜老爹和三叔气喘吁吁跑在前头,三婶和芳霏搀着阿奶跟在后面。
旁边两个年轻小妇人正唾沫横飞地说着什么,定是这俩热心肠跑去通风报信了。
等走近了,姜家人赶紧整了整衣裳,却见门口停着一长串马车,几个汉子正往院里搬雕花木箱。
姜老爹问起一旁边的妇人:\"如意她婶,你刚说这是哪儿来的贵客?\" 刚才跑得急,连话都没听清楚。
“大叔!是青州来的官老爷!”
姜老爹猛地刹住脚,心里 “咯噔” 一下,想到自己看过的话本子:官老爷看上民女强娶当小妾的戏码,可不就这么开场的!
他脸色变得铁青了,气的嘴唇都有点哆嗦。
姜长业跟他爹心思差不多,继而开口问:“弟妹,你可打听是哪家官爷?”
“那夫人说夫家姓赵,旁的没多讲。说是官家,还是听那些赶车的汉子唠嗑听来的。”
“姓赵?” 姜长业转头瞅芳霏,见闺女一脸淡定,“丫头,你是不是知道来人是谁?”
“赵启年他哥,赵大公子!” 芳霏这话一出,姜家人都反应过来了 —— 赵启年那后生常去小食铺子里,谁不认识?
刘氏戳了戳芳霏脑门:“你这丫头,早知道咋不吭声?”
芳霏心里喊冤:“娘哎,万一人家不来提亲,我把话先嚷嚷出去,小姑脸往哪儿搁?”
虽心里这般想,还是得乖乖认错,“是我不对是我不对!咱先赶紧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