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堆土山,居高临下以弩弓手射曹营,结果被刘晔的霹雳车所破。
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边虎牢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之北屏障。
袁绍正要改发将令,颜良却忽然又道:“启禀主公,末将对汝南毕竟不太熟悉,所以此番前往汝南,希望能以子远先生随行。”
再加上袁绍又宠爱幼子,几个儿子也不相和,如此危机重重的一个集团,将来就算是打败了曹操,必然也必将难逃分崩离析的命运。
只是袁绍生性好忌,颜良怕他对自己的主动请缨有所怀疑,所以他就一直在等着刘备先出手,然后他才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颜良记得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就是借着去汝南为名,成功的脱离了袁绍的控制。
信义这玩意儿,也得看什么时机,在这个尔虞我诈的风云时代,盲目的信义只会让自己死无葬生之地。
颜良却有自己的如意盘算。
颜良先前虽然答应过刘备,不跟袁绍说关羽的事,但到这个时候,他也只能出卖刘备。
袁绍本是平静的表情,很快阴了下来,低头若有所思。
许攸回答的极是痛快,身为汝颍士人一员的他,当然巴不得颜良能把颜良从袁绍身边赶走,如今颜良主动请缨,自然是正中他下怀。
颜良的请战,令袁绍精神为之一振,便转向许攸:“子义想请战前往汝南,子远以为如何?”
欲夺许都,必破官渡。
颜良意识到,他必须尽快的脱离袁绍,脱离这个到处是明枪暗箭的漩涡。
“刘玄德先后依附过公孙瓒、吕布、曹操,却屡次背弃,可见此人断无忠心可言,末将以为,他此番主动请战,必是想借机背离主公。”
便是因此,颜良才决定把许攸这个胜负的关键带走,顺便也为自己收入一位满腹韬略的天才谋士。
旁边的许攸,神色也是微微一变。
中军大帐内,袁绍正在伏案观图,内中只有许攸在旁陪着。
许攸闻言变色,他原想把颜良趁机支走,却怎料到颜良还要把他顺便带走。
颜良入帐见礼后,便直接问道:“主公,末将听说刘玄德向请公请缨,由他率兵去汝南统率刘辟诸军,不知可有此事?”
曹军尽管精锐,但数量上的绝对劣势,却也使曹操当真有些“蝼蚁撼树”的悲壮。
“刘玄德,你终于坐不住了,我等了你很久了。”
颜良说袁绍的大军是“堂堂正正”之师,虽然有拍马屁的歉疑,不过袁军人数上的优势却是压倒性的。
只是眼下时机未到,颜良却还得稍稍隐忍。
可见刘备也不是什么视信义如山的人,颜良跟他也没必要讲究什么。
十万袁绍军浩浩荡荡南下,曹操不敢与之争锋,主动的放弃了白马,率众南官渡南撤。
颜良得知这个消息,马上起身赶往袁绍中军大帐。
袁绍恍然大悟,猛一拍案,“我待玄德不薄,没想到他竟心生叛意,实在是可恶。”
曹操的防御看似固若金汤,不过颜良却很清楚,曹操最致命的缺陷在于乏粮,只要袁绍一直跟他耗下去,曹操的失败在所难免。
如果没有许攸的背叛,曹操就不可能知道乌巢的虚实,也就无法取得火烧乌巢的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