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得议事大堂,颜良假意要入客座,刘、龚二人再三坚辞,硬把颜良请入主座。
“这个刘辟倒是有些见识,算是个人才,可以为我所用。”
大敌当前,若惹得民怨沸腾,内部生乱,又如何能全力抗拒外敌。
他这是要收兵权。
只是眼下用人之际,颜良初到汝南,立足未稳,不便妄动这班地头蛇,遂将杀机暂时隐忍。
三天后,颜良率领着他的一千轻骑抵达了汝南郡治所安城。
《三国演义》中,刘备在汝南被曹操所败,无路可逃之下几乎自刎,生死关头,刘辟一句“容某死战,夺路救君”劝住刘备,结果却被高览所杀。
“他一名武将,却能有如此感悟,实在是了不起,颜子义啊,你还能给我带来多少意外呢……”
“两位将军既然愿奉我号令,颜某也就不客气了。”几番寒暄过后,颜良转入了正题,“我料想用不了几天,曹操就会派兵南下,以我们现有的实力,想要抵挡曹军的进攻,两位就必须要遵从我两件事。”
令颜良感到意外的是,这伙黄巾军号称数万,声势浩大,但实际上能战者却不过六七千人而已,所谓的数万之众,其实还包括了老幼等不能上阵的家眷。
刘辟忙道:“请将军尽管下令。”
颜良看那刘辟,虽一身黄巾贼的装束,但眉宇间却也有几分堂堂正正之色。
因是汝南一带多山,当年曹操破汝南黄巾后,不少黄巾余党就逃进了山中落草为寇。
颜良心中暗笑。
他笑了一笑,淡淡道:“汝南乃富庶之地,军需所用,自可依法向百姓征取,又何必竭泽而渔。”
沉浸在思考中的颜良,并没有觉察到许攸的眼神变化,原本只想争霸的他,心里忽然又产生了另一个信念:
颜良借着袁绍之名对他二人加以抚慰,那二将则表示对袁绍的忠心,坚决听从颜良的调遣。
颜良接着又道:“这第二件事,就是你二人所部兵马重新整编,统一听从本将调遣。”
大街上除了黄巾军之外,看不到半个平民的影子,城中到处是破落之相,俨然被洗劫一空似的。
此言若是出自于袁绍、曹操,又或者刘备口中,许攸一点都不会奇怪。
“不知颜将军到,刘辟未及远迎,还请将军恕罪。”当先那头裹黄巾的武将拱手见礼,旁边另一将则自称龚都。
步入城大门时,颜良所见是一片凋零。
隔着一个马头的许攸,听到了颜良的自语,心中不禁吃了一惊。
如此内外夹击下,汝南的郡兵自难以抵挡,郡南部的几个县纷纷开城投降,郡守被杀,治所安城也落入了黄巾军手中。
“那当然不是,颜将军有令,我自会带着手下弟兄上阵,可要我把兵马交给别人却不行。”龚都态度也很坚决,偏不肯交出兵权。
颜良同样知道,没有实力,妄谈仁义,那是在自取灭亡。
而且那六七千青壮战力,皆也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人别说是甲胄,手中甚至连件像样的兵器都没有,所用的武器不过是削尖的木棒而已。
刘辟迟疑了一下,依旧听令。
看到眼前景象,颜良意识到,群雄争霸,最受苦难的,却都是那些最下层的百姓。
眼下这帮黄巾军虽然是乌合之众,但若能择其精壮加以训练,颜良相信,以自己的统兵能力,绝对能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
颜良有感而发,喃喃念叨了出了这一句后世名句。
悟明了这个道理,颜良将手中的钢刀,握得更紧。
刘辟从旁附合道。
看着眼前这个咋咋呼呼,不听号令的黄巾贼将,颜良怒从心起,眼中杀机陡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汝南乃富庶之地,堂堂治所安城,怎会如此破落?”
刘、龚二人遂陪同颜良进入太守府。
刘辟只得从旁又劝,但劝了半天,那龚都就是不从,且还叫嚷着,若是颜良坚持如此,他就带着他的兵马拍屁股走人。
骑马徐徐步向安城东门,一路上,看着大道旁凌乱的黄巾营寨,许攸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