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汝南敌后,军资本就筹集不易,这些缴获的马匹粮草对颜良来说,自然是一笔极大的财富。
满宠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只得神色黯淡的走下堂去。
他顿时便不敢再置疑,忙是喝下士卒将满宠绑了。
在众人的仰望中,颜良回到了太守府。
全身被缚的满宠被押解上来,面对着满堂的杀气,却无半分惧色,只怒瞪着颜良。
满宠冷哼一声,将头往旁一扭,不去正视颜良。
“满伯宁,子远先生的话你听到了没有,归顺是生,拒降是死,你可要想清楚。”颜良语气中渐起杀意。
一嘴鲜血的满宠,狐疑的盯着颜良,逃得一死的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颜良为何不杀他。
胜利的消息传回安城,一城的军民无不振奋,那些原本还在犹豫不定的汝南世家豪强,眼见颜良得胜,立刻站出来表示支持袁绍,又是送粮又是送布匹的,纷纷前来犒劳凯旋而归的颜良和他的将士。
满宠也同样惊异,不知颜良何以不取其性命。
降臣的声名固然不好听,但人非圣贤,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宁死不屈。
曹军方面的损失,大约在两千人左右,五百余骑兵,一千多步卒。
颜良便道:“降与不降,伯宁也不用急着做决定。来呀,把满将军送去休息,好好的款待,不许怠慢。”
颜良微笑着向大道旁的士民们挥手致意,嘴上却不屑道:“他们拥戴的不是我,而是我手中的拳头。”
寒光闪过,那刀锋却在满宠的脑门前咫尺停下。
颜良只轻轻一挑,便将周仓的刀拨开。
他那杀气腾腾的威势,令在场所有人都为之一凛。
所有人的心都紧绷起来,就连劝杀的许攸也将头偏向一旁,不忍心看这血溅当场的景像。
此役颜良虽大败曹军,但清点战场之后发现,本军的折损兵马,竟然比曹军方面还多,达到了三千余众。
“人言满伯宁乃忠贞之士,果然名不虚传,很好,本将最欣赏的就是你这种忠肝义胆之士。”
他知道,这是一个祟拜强者的时代,想要得到世人的拥戴,靠的只有是让人生畏的实力。
这一场胜仗之后,许攸对颜良也改称“子义将军”,似乎主动的拉进了关系。
黄昏时分,战斗结束。
“子义将军,你看这满城的士民,看起来都很拥戴你呀。”跟随在身旁的许攸笑道。
不过幸运的是,损失的这三千兵马,多为龚都及其所部,这些黄巾军和其主龚都一样,多为军纪极坏,难以约束的贼寇,损失了也不足为惜。
惊诧莫名的满宠抬头一看,却惊奇的发现,颜良竟然在最后一刻,出刀挡下了周仓落下的大刀。
一边看着颜良表演的许攸,先是费心思逼降周仓,再到今日的劝降满宠,心中的狐疑却越来越重。
只是他却不知,颜良名义上虽是袁家部将,但心却早已放眼天下。
安城这一战,颜良用他手中的刀,还有他的机谋果断,深深的赢得了许攸的敬佩。
颜良正是招揽人才之际,如此极具潜力的文武全才,颜良又怎舍得轻易杀之。
栽落马下的他,挣扎着尚欲爬起,周仓见状,暴喝挥刀上前,便欲取其性命。
血气翻滚的满宠,眩晕的视野中,那凛烈的刀锋呼啸而下。
颜良最高兴的,自然是获得了五百多匹良马,还有那一百余车的粮草。
颜良虽然兴致高涨,但心里却边跟明镜一般。
一瞬间,满宠头脑里一片空白,万念俱灰,只以为自己命交休矣。
颜良在满城士民的敬仰与欢呼声中,昂首挺胸的纵马还城。
颜良不杀满宠,当然不是他仁慈,而是出于爱才之心。
就连睁开眼来的满宠,同样是满脸惊异,实不明白颜良为何会在最一刻收手,而且态度还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满宠的才华,由此可见。
颜良决定把满宠先软禁起来,待到官渡之战曹操一败,满宠失去了效忠的目标,那时他再归降自己,心理上也就好下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