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越想越是纠结
刘洵坐镇边疆,以及凉州边军的作用,除了拱卫边疆之外,还有就是为边疆小国提供保护。¤,小{?-说?宅?? 3追!~最>μ3新2~?章`3节?
边军多年没有参与过大战事,与铁狼军一战之后,已经算是完成了第一次蜕变。
现在刘洵拥有这支军队的掌控权,陈铁山等一众将领将刘洵当成了主帅。
刘洵把西辽的求救信拿了出来,递给徐牧。
徐牧一边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烤肉,一边阅览求救信。
“昌国国力如何?”徐牧问道。
他最近对西辽和北莽都做过深入了解。
从凉州军叛变,再到凉州军离开石头城,前往北莽境内作战,而西辽依旧没有任何侵犯边境的动作就不难看出,西辽对大夏确实是足够忠心。
不然这么好的机会,西辽进攻凉州,肯定能抢占不少城池。
毕竟大夏和西辽的分界线,是大夏单方面划分的,而且也没什么天堑。
“昌国这些年崛起的速度很快,百年前只是一个只有数千人的游牧民族,经过几代人的经营,他们已经成长成为了西域大国。,x.q?i_u\s·h,u¢b_a¨n`g_._c!o~m`
这些年他们四处开疆拓土,国力大幅度上涨,兵强马壮,确实不容小觑。”
刘洵沉声说道。
“有没有详细的资料?”徐牧问道。
“有的。”
刘洵立马掏出一本册子来,放在了桌子上。
求救信没什么特别有价值的内容,主要是说现在的西辽十万火急,请大夏迅速发兵救援,否则西辽就要流亡了。
徐牧快速浏览完求救信后,然后开始看有关昌国的资料。
大夏国风开放,商贸发达。哪怕是前朝动乱的时候,商业依旧格外繁荣。
而昌国处于大夏与西域诸国中间的必经之路上,他们靠着西域各国与中原通商,迅速崛起。
从一个小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大部落,然后抢占地盘,开元建国。
等到国力强盛的时候,开始开疆拓土。
现在的昌国,国土面积有半个大夏王朝那么大,人口将近大夏王朝的四分之一。^x¢7.0!0+t¢x?t′.,c-o`m′
而西辽大概也就只有一个凉州那么大,人口跟凉州也差不多,仅有数百万。
“以王爷的能力,出兵西辽,解救西辽问题不大吧。”徐牧看完资料后,沉声说道。
“打仗哪有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打阵地战,我自然不怕这些西蛮子。十万凉州军,跟数十万昌国军队对垒,我起码有九成胜算。
但问题就在于,将昌国击退后,我们得撤兵。昌国到时候,肯定会卷土重来,甚至会变本加厉。
他们进攻西辽,实际上也是想探探大夏的底细。他们的目标,可能不止一个西辽这么简单。”
刘洵沉声说道。
“意思是昌国有意进攻中原?”徐牧疑问道。
“西域诸国,哪一个不想进攻中原,哪一个不想入主中原?”刘洵说道。
徐牧认真思考了起来。
“昌国的军队,和北莽一样,以骑兵为主。但他们的战法战术,比北莽强很多倍。如果只是将昌国击退,那就是治标不治本。”刘洵接着说道。
“王爷……”
徐牧仔细思索,喃喃说道:“王爷可想开疆拓土?”
“什么意思?”刘洵疑惑。
“从石头城一直到西辽国的西边边界,天险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一马平川。
您说击退昌国是治标不治本,这一点我认同。想要真正打赢昌国,得先了解昌国的体系。”
徐牧说到这里,停顿了下来。
徐牧开始回忆西辽的地形,然后慢条斯理的说。
“王爷,先让昌国打,等西辽流亡之后,咱们接纳下西辽的皇族。然后咱们再出兵,收复西辽地盘。”徐牧沉声道。
这只是徐牧的大概想法,徐牧的用词是收复。
“你说的这个收复,是帮西辽收复,还是……”刘洵问道。
“当然是咱们收复,趁此良机,把西辽划入大夏的地盘。”徐牧说道。
刘洵倒是没想到,徐牧会有这样的想法。
“这岂不是背信弃义?咱们吞了西辽的地盘,西辽定会反叛。而且,你应该叫吞并,不叫收复。”刘洵说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哪里是普天之下,还不是大夏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