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在家歇了一天,第二天又去了县城里干活,乡下人没那么多时间伤春悲秋!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了下去,直到闺女五岁的时候,京东路大灾,不少人为了活下去,只能跟乡里的财主借粮,利息高得吓死人,但为了活着也没办法。
郭青家倒还好,这几年攒了不少钱,可现在粮价也贵的要死,但要活下去也是没有办法,只能花高价去买。
好容易熬过天灾,可家里这些年攒下的钱财也花的一干二净,不过郭青不怕,他有气力,只要来年光景好,他就能缓过来。
可到了第二年青黄不接之时,他也没了办法,只能去跟财主借粮。
财主笑呵呵的劝郭青把地卖给他,这样他家的地就能连成一片了!
郭青呸了一声,转身就走。
财主慌忙将他拦住,借了粮食给他,只是利息高达五成。
郭青骂骂咧咧的回到家中,这时他有些了解老东西为什么不愿意去借钱了。
不过利息虽高,但郭青好歹熬了过来,比起村里那些房、地皆失,只得变成客户是人,还是要好上许多。
眼下地里的事不多,郭青便让媳妇在家忙活,他自己则是去县城干活,争取早日把钱还上。
这天干活时,郭青听见江南来的商贾聊天,听他们说知江宁的王相公被新官家又招进京城了。
还说起这位王相公在明州任知县时做下的事,兴水利,宣教化,还低息借粮给老百姓。
郭青听的很感慨,想着家里所借的高息粮食,不禁想着要是这位相公能得到官家重用就好了。
届时天下都能借到低息的粮食,那老百姓也能活下去了!
然而第二年就郭青就听说那位王相公成了真正的相公,还要推行那个低息借钱的法子。
郭青很开心,只是这法子未在京东路施行,又过了几年,终于青苗法来了!
郭青悲惨的命运,也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