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五品、六品和七品。
这些都是皇帝的女人,当然,只要皇帝喜欢,普通宫女也是可以宠幸的,给不给位份,就看皇帝心情。
没办法,谁让这是该死的封建社会,皇帝最大呢?
至于爵位,大秦帝国分为公、侯、伯三级,开国之初,华峰并没有大封爵位,毕竟,天下还没有统一,况且,大汉之外还有广阔的天地,一次就封到最高了,后面再立功,封无可封的情况下不就只能屠杀功臣了?
华峰可做不到卸磨杀驴,因此,不给他们封得太高也是这个道理,就像武将,四征将军之上华峰就没有再封了,这都是留着今后再封的。
李儒、贾诩、赵云等人都只封了伯爵,为未来进爵留下了空间。
整个大汉只有一个公,那就是延恩公刘晔,他是汉室宗亲,华峰封他为公爵,便是为了表明对汉室的优待,同时,延恩公需要负责祭奠大汉的列祖列宗,毕竟,华峰的大秦是在大汉的基础上建立的,留下一个专门负责祭奠大汉列祖列宗的爵位也是理所当然。
大秦的其余政策继续延续西凉军的既定国策,同时,华峰在登基当天宣布,大秦取消察举制,改为科举制,并宣布,大汉的第一届科举将在一年后开始。
科举制分为县试、郡试、州试和最后的全国统一考试以及殿试。
县试通过为童生、郡试通过为秀才、州试通过为举人,全国的科举通过后便是进士、最后便是殿试,由皇帝钦点出状元、榜眼和探花……
第一届科举制的事,华峰交给了蔡邕去负责,这老头正直,又是华峰的老丈人,同时还是一代大儒,由他来负责大秦的第一届科举考试再合适不过。
虽然第一届科举考试要一年之后才开始,不过,由于是第一次,没有经验,因此,蔡邕在登基大典之后,便开始准备科举制的事了……
这也让蔡邕感到十分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