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齐族
做完这一切,对高殷而言,繁琐的工作基本都结束了,弟弟绍仁也就此离开他的生活,只有祭祀的时候,才需要想起,
这显然是无情的,但没办法,死者无情,活人还要面对各种事务。·9¢5~k¢a\n′s^h-u^.\c!o`m′
高殷对此隱约有些內疚,可一想到自己身怀改变歷史的使命,又觉得理所当然,不时看向宇文邕,以这份功绩不断安慰著自己。
宇文邕被看得头皮发麻,不知道太子在想些什么,
无论如何,高殷的確是要好好利用这个宇文邕,不过这不急,那都是他登基之后的事情,当务之急是给自己的未来扫清障碍。
首先是《三国演义,即將完结。
《三国演义是高殷最早布下的小棋之一,它不能直接推动局势,但对其有所帮助,
例如让人以为太子是想推广自己的书籍,进而建立文林馆,发展印刷术,从而在汉族土人和文坛上扬名,是典型的儒风太子。
但这些都是表面上的幌子,实际上是利用皇宫內的东宫辑事厂的权力,加上皇宫外,
都城內的文林馆,以做生意为由发展都城的势力,再通过大都督府侵吞京畿府的治安管理权,继而控制住京畿一带的军队和治安,以及特务侦缉的能力。
现在的都城治安,一部分出自宫中禁卫,只要不是越权,高洋不会特意来找自己的事情,另一部分就是大都督府和京畿府,这都是高殷的职权范围內了,可以说后世帽子叔叔在这个时代的定位,都已经是高殷的部下。
同时发展起来的印刷產业,又满足了佛教对於宣传经文的需要,给高殷和僧人们深度绑定打下了现实基础,使他成就佛教推动的新月光王。
等其他人反应过来的时候,高殷已经率兵出征,建立功勋,回来之后更是强化了这部分掌控力,即便意识到高殷不是一个纯粹的汉儒,高演高湛也没有办法,毕竟现在大权在洋殷父子二人手里。
想要翻盘,一是得等高洋死去,二是要拉拢住那些还没有投靠高殷的大將,乃至得到整个晋阳的支持,至少士人方面,演湛已经无能为力了。
而作为明面上的幌子,《三国演义在宣传口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首先小说是在明清发展至鼎盛,但早在先秦时期,庄子就定义了小说的含义,继而诸子百家中有著小说家这一流派。?2·8~看!书`网_ ~最,新′章¢节`更`新,快_
发展成熟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多志怪、志人,唐朝出传奇小说,宋元出话本和演义,明清为歷代集大成的时期。
也就是说小说从先秦一直在发展,高殷所做的,其实就是將一部未来必將出现的文学名著提前搬上歷史舞台,比起现在的《世说新语《酉阳杂记等,敘事性更加连贯,情节更加精妙,加之朝代不远,尚属於新奇玩物。
更何况,高殷是太子。贵人自带一股潮流,引领中下层跟风,从来没有人敢贬低贵人,说他不该做这个做那个,只有追捧贵人,他做什么都是对的,何况还是这个时代,文人都乐於进行的文学创作?
人民群眾只会对太子的行为喜闻乐见,敢指手画脚,说太子做这做那不合適,你算老几?不要命了?
除了《三国演义,高殷此前还在鄴都的时候,把《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等话本故事也都整了出来,一是迎合上层贵女们对爱情的美好幻想,从而提升自已在她们眼中的分量一一不要小看这一套,贵女们一旦对作品產生好感,就容易共情到作者身上,继而倾向於本就正统的储君高殷,潜移默化的对她们家中的男性造成影响。
太子、贵女们的上层圈流行这一套,那其他贵族、富商也就会投其所好,继而发展出一条书籍和演艺的產业链。
底层人的確是没钱玩这些,但富人有钱,他们出钱,底层人投身於內奉献服务,这就形成了金钱的运转,也能养活一些群体。
这样一来,钱就不是储藏在家里,或者跟著葬礼埋於地下的死物,而是社会財富在运转流通的象徵。
考虑到政治立场、文学要素等种种因素,以高殷建立起的文林馆土人为首,无条件地为太子的书籍进行宣传,文林馆成为一个兼顾上下两头的跳板,上层通过文林馆能直接接触太子和名儒的特殊地位,有机会一跃成为太子眼前的红人,从而为自己和家族在將来进入朝堂而打好基础:
下层那些默默无闻,家境贫寒的士人,也能通过文林馆诸多工作发挥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