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懿,清朝末年时候的四川华阳县人,着名老中医。ta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母亲的教导下研读经史,擅长丹青和文辞。
ta爹死了之后,亲眼目睹了瘟疫肆虐,好多好多人医治无效就死掉了,所以ta决心要学医。ta废寝忘食地研读医药典籍,从汉唐到清末的医学着作,悉心钻研,最终成为一位卓越的老中医。
ta的医学着作《医学篇》,是宝贵的医学财富。这本书于光绪三十二年,也就是1906年ta54岁的时候写完的。分为上册和下册,上册包括脉论,舌色论,温病,伤寒病论等内容,下册涵盖了杂病,妇科,小儿科和外科等多个领域。
ta不仅医术好,医德也好,深受患者爱戴。“
“这就讲完啦?”
“完啦,怎么,你有补充?”桂枝面上一派镇定,顺着子好的问题反问。
当然不能让你们几个小姑娘看出来,我是在执行怀英阿姨分派的任务,要用故事引着你们多向往掌握谋生的能力,而不是小小年纪整日就只知道惦记着,要怎么去争取一个最终大多会让人失望的......丈夫。
“我没有补充,就是感觉挺奇怪的,故事不应该这样讲,干巴巴的。”
“姐姐说的对。”
“你呢?你觉得我这个故事怎么样?”桂枝特意看向手里捧着一杯热水,安安静静坐在另一边,马上就满16周岁的嘉云。
“桂枝姐,你这个故事是在真实存在和发生过的历史基础上,简单加工了一下吗?”
“嗯?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刚劈完莉莉和敏雪要的十八股细绣线,眼睛酸胀得厉害,桂花放下手,正好抬起头来歇歇眼睛,“历史,加工?历史就是历史,只分正史,或非正式的其他历史,比如野史、戏说、演义,或者像《史记》一样‘成一家之言’形成自己特色的描述史实方法。都要提前说在前头的,不会直接加工历史的。”
“嗯?是这样吗?咱们这乡下地方,应该没那么多讲究,大多混在一起了......吧?”嘉云见桂花姐说的详细,疑心自己记错了,“之前我就听咱们这庄子里不少老人家这样讲过啊,我早就听出不止一处破绽了,只是不能当面指出,怕她们再也不讲了。”
“别怀疑自己,你说的这种情况是有的。只是我们现在只是就目前这一个故事来评论,就不要往大了去看。”桂枝接过话头来续到,“嗯,我也比你大不了多少岁,说一个我最近的收获吧。就是女孩子细心能记住更多细节是优点,某些时候也是阻碍,我是说相对于男孩子来说。”
桂枝低下头认真考虑要怎么措辞,才能准确描述。
对面坐在矮脚椅子上的子好、子故、嘉云,以及身侧坐在床铺上的桂花、翠珠、莉莉、敏雪,都不由自主地停了动作,屏住呼吸守着她的下一句。
这可是真实世界的真实经验总结,上哪儿也找不到人教的。
“简单说,就是容易给自己的情绪加码,尤其是负面情绪。假设今天摔碎了一个吃饭的瓷碗,你们会想到什么?”
“再去买一个?”桂花第一个捧场。
“要害的妈妈多帮人做几天帮工?”16岁嘉云带点迟疑的回答道。
“会挨打吧?然后还会被惩罚不能吃晚饭?”敏雪显然是已经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见众人侧目,赶紧捏起手里穿了线的针继续缝起了尚无雏形的手工钱包。
“那,终于能用上,我早就想用的那个好香好香的木头雕成的好漂亮的碗吃饭了呀!”出乎众人意料的是,5岁父母就离了婚的翠珠,她的答案居然是正好找到借口换个碗用的欢呼雀跃。
“摔碎碗?这有什么好想的,摔碎就摔碎了呗,收拾一下拿别的碗继续吃饭啊。”莉莉不以为意的随意一答。
“你们俩呢?会想到什么?”见刚刚最先响应的子好子故这会儿迟迟没回答,桂枝催促道。
“我们,我们不摔碎饭碗,会很小心的......”子好迟疑的说了这么一句,就扭过脸去,再不肯跟桂枝对视上。
“桂枝姐姐,你别怪我姐姐,也别问了,就......还是讲故事吧。”免得一会儿大家都高兴不起来,子故黯然低头。
“对,讲故事,还是继续讲故事。桂枝你刚刚还没说呢,你那个故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你以前讲故事也不这样啊。”桂花及时制止了话题再延续下去,饭一口一口吃,人一天一天长,心结自然也应该一点一点打开,着急没用,还会起反作用。
“......行,我去参加考试了,遇到个事儿,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总之就是这件事,让我发现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