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吗?你给人家偷出来了。
“我花了2两银子那家才给的人。”2两银子,母亲,我们家的所有积蓄,“是的。”
你看你平时只顾着看书,一根筋都在这上面,我何时能看见儿媳妇?
这不,现成的了。
你赶紧去看看。
王文心初见李升泰,虽昨天清洗的干净了,可还是一眼可以看出那种软弱无力,面色蜡黄的脸色。
你且赶紧坐下,母亲要不要找个郎中来看看。
王文心,立刻摆手,“不必了,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休息一阵子就会好的,不必为了我再花银子了。”
转眼1个多月过去了,就这么平平静静的,安安稳稳的度过了一个多月。
王文心明显比最初来李家要强的多,她熟门熟路的干着各种家务,李母还告诉她,让她放心在这住着,这就是她的家,如果和她儿子无缘,那也不怪她,不就是多了一张嘴巴!把她当女儿来待,也挺好。
“这哪成?”早晚也要嫁人的,何况这一个多月来,她自己也发现李公子并非是她曾经以为的那种人。
她也愿意,嫁于他,至于感情后期慢慢再来。
不曾李升泰的一句话打消了这个即将要准备的事情,“母亲身为男儿,饱读诗书是为了考取功名,建国立业,也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这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这话让王文心更加确定这人,是个有志向,负责人的大丈夫。
王文心,看着这院子空旷着也浪费,就拿起锄头开始干起,还让李婆婆整来几只小鸡,一生二,二生三。
李婆婆问文心,你要这么多小鸡干啥,到时候如果吃又吃不完,不就要浪费掉了吗?
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的有鸡,不过都是几只,没有哪家养几十只几百只的。都是养那几只留着节日的时候才可以吃那一口。
文心看着李婆婆,让她放宽心,等着小鸡养大了,有很大用处的。
不是吃鸡,吃鸡蛋吗?
差不多,是,也不是。
李婆婆还是很宠溺文心的,时间久了,两人相处的更加融洽。
李婆婆的儿子李升泰每天除了吃饭时候出来,其它时间都在静静地看书。
李母也从不打扰他。
夜里大雨,小鸡都在院子里,也没有个棚子。文心立刻想起来这事,赶忙去院里,把小鸡一个个的,都抓进了自己屋子。
小鸡还未长大,不好好的照料也容易死去。
李母和升泰听到动静也都出来了,一只鸡也没看到,还以为大雨天的,谁会偷摸摸这时候偷鸡呢?
喊文心快来看下,才知道,小鸡都被文心整到屋子里了。
满屋的小鸡,连个站脚的地方都没有。
这夜文心睡在了李母房里。
晨起满院的泥巴,文心一直认为升泰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呢?不料还有一双巧手,把鸡圈上面都盖上了茅草棚,以后再下雨就不怕了。
太阳出来后,三人一起把小鸡都放进了院里。这是来李家这么久,文心第一次和升泰有了近距离接触,不过都是有礼有节的,虽说一贫如洗,却也是君子。
鸡有了,再养两头猪,只是这猪,还真是难弄,村子李,能养得起猪的,都是相比较有些家当的,一头刚出生的幼崽,就要3文银钱,况且还是价高者得。像李家这样的人家,有钱也全是买书了,又买了文心,又买了小鸡,真没有一丁点剩馀的了。
剩下的,文心自己想办法,要想养猪,前提是得有钱,怎么才能有钱呢!绝对不是躺那待着睡着就有了的,得行动起来,至于该怎么行动,文心心里不由有的主意。
幼猪买不起,可是这么多只小鸡,一旦长大,拿去卖掉一部分,还是可以换回来两头幼猪的。天凉了,只要可以熬到年岁,便可以价高出手一部分鸡,这样事情就好办了。
文心,一天天的喂着鸡,李婆婆也感到很意外,这么小的鸡,竟然到现在已经长的可以下锅了,也还没有损掉的。
婆婆,你想不想吃鸡啊!
要不要,我抓上一只我们炖了尝尝鲜?
“不必了,就这样养着吧!来年再吃!”
听婆婆说她一辈子没有杀生过,一直都是吃素。
虽说贫寒,可早已习惯,也不觉得非要吃口肉会怎么样的。
寒冬腊月,鸡都在棚里待着,它们像是在互相取暖,又或者是在互相认识,互相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