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仓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他一把夺回金元宝,语气森寒道:“赵六,敬酒不吃吃罚酒!我给你机会,你不珍惜,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他站起身来,对着狱卒使了个眼色。
狱卒心领神会,立刻取来一根皮鞭,对着赵六就是一顿狠抽。
“啪!啪!啪!”
周仓冷眼看着这一切,脸上没有丝毫怜悯之色。
他就是要让赵六知道,不听他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说不说!”
周仓厉声问道。
赵六被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但他依然咬紧牙关,不肯松口。
“我…我死…也不…也不依!”
周仓一把抓住赵六的头发,将他提了起来,恶狠狠地说道:“既然你这么想死,那我就成全你!死了,就不会那么多嘴了!”
说罢,他猛地将赵六的头撞向墙壁。
“咚!”
一声闷响,赵六的脑袋鲜血直流,瘫软在地,没了动静。
周仓拍了拍手,一脸冷漠道:“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既然你不愿意配合,那就只好换个人了。”
他转头看向狱卒,吩咐道:“去把认罪书给我拿过来!”
狱卒立刻取来一份早已准备好的认罪书,上面赫然写着赵六灭门全家的罪行。
周仓将赵六已经僵硬的手指掰开,沾上印泥,狠狠地按在了认罪书上。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将认罪书递给狱卒。
“把这东西交给县令,就说案子已经结了。”
狱卒接过认罪书,快步离去。
……
翌日早朝。
董卓大步流星地走上殿前,对着刘辩拱手道:“陛下,臣有一事启奏。大理寺卿一职空悬已久,臣以为周仓此人勇武过人,且颇具才干,可堪此任。”
董卓话音刚落,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太尉杨彪率先站出来反对。
“董相国,周仓虽有些许功绩,但资历尚浅,恐难胜任大理寺卿如此重要的职位。”
“是啊,大理寺卿掌管刑狱,非同小可,周仓恐难当此大任。”
袁隗也出言附和。
一时间,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董卓脸色阴沉,正要开口反驳,却见张济不慌不忙地站了出来,笑眯眯地说道:“诸位大人有所不知,周仓近日破获了一桩大案,其能力有目共睹。”
刘辩闻言,来了兴趣,问道:“哦?是何大案?”
张济故作神秘地压低声音。
“陛下有所不知,前几日,吴家惨遭灭门,阖府上下几十口人无一幸免,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正是周仓,不辞辛劳,明察秋毫,最终查明了真相,将凶手绳之以法。”
刘辩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追问道:“竟有此事?那凶手现在何处?带上来,朕要亲自审问!”
周仓闻言,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上前一步,拱手道:“启禀陛下,那凶手畏罪自尽,已死于狱中。”
“死了?”
刘辩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狐疑。
一直沉默不语的徐荣突然开口。
“就这么巧?”
周仓额头上渗出一丝冷汗,强作镇定道:“回徐将军,确是如此。那凶手名叫赵六,本是吴家的一个家奴,因积怨已久,故而痛下杀手。臣已将所有证据呈交县衙,县令也已结案。”
徐荣似笑非笑地看着周仓,没有再说话。
刘辩缓缓说道:“既然周大人如此有实力,又破获如此大案,那便由他担任大理寺卿一职吧。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殿内鸦雀无声,先前反对的大臣们一个个噤若寒蝉,谁也不敢再出声。
“既然无人反对,那就这么定了。”
刘辩一锤定音,结束了这场早朝。
退朝后,刘辩回到御书房,屁股还没坐热,徐荣、杨彪和袁隗就联袂而至。
“陛下,这吴家灭门案,以及周仓破案之事,恐怕有蹊跷啊!”
杨彪捋着胡须,一脸担忧地说道。
“是啊,陛下,那赵六怎会如此巧合地畏罪自杀?老臣总觉得此事过于草率。”
袁隗也附和道。
徐荣则是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看着刘辩,眼神中充满了探究之意。
刘辩放下手中的茶盏,轻笑一声。
“三位爱卿所言,朕又何尝不知?这周仓和董卓狼狈为奸,朕岂会看不出来?”
三人闻言,皆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