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天水后,刘谌自是喜不自禁。?求?书′帮/ ¨首?发-
这两郡到手之后。
凉州以及西域都护府名义上虽然还属于魏国,但已经事实上落入大汉之手。
除非司马攸此时能够放弃东线,然后全力把自己从天水赶出去。
只不过以眼下的情况来看,就算司马攸真的这么做,也未必能把自己从天水赶出去。
陇西和南安拿下之后,刘谌颁布的第一条政令就是减税。
把魏国的税收减到和大汉同等水平。
这一举动立刻得到了陇西和南安百姓的拥护。
因为早在汉军夺取天水的时候,此两郡的百姓就听说过大汉的税制改革。
他们不一定会盼望大汉王师,但一定会盼望一个能够减轻他们负担的政权。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两郡百姓的反抗。
而这么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陇西和安定郡的那些乱匪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自行土崩瓦解。
因为百姓们原本就是因为长安朝廷强行征收物资而造反。
现在新来的大汉不仅不再征收,甚至还要减免原本压在自己身上的税收。
老百姓的心思很单纯,他们不指望朝廷对他们能有多好。
只要给一口吃的,饿不死就行。
只可惜古往今来那么多人,却没有人能明白这个道理。
即便明白,也不会执行下去。
如今有人愿意给他们一口吃的,让他们不至于饿死,傻子才会继续跟着别人造反。
而那些造反的人所依靠的就是这些原本活不下去的百姓,没了这些百姓,他们瞬间被打回原形。
固然有能力强的,依然能够笼络住不少人跟着他们。
但在姜维等人的降维打击下,很快便被肃清。
连带着脑袋都被悬挂在城门上,以儆效尤。
整个陇西和南安迅速的被平定下来。
三郡安定下来后,刘谌并没有就此满足。
自己当初定下的战略就是每拿下一地,便要在此地扎稳脚跟。
刘谌立刻按照早就定好的几步计划走。
第一步,重新厘定土地和人口,将地方豪强手中的土地和人口全都登记出来。
人口皆恢复自由身。
至于土地,那些豪强若是愿意要,刘谌也不取,只要他们能够缴纳足够的赋税即可。
第二步,把所有已经厘清的土地全都按照上中下三等田划分好,然后分给当地百姓。
百姓有了立身之本,便不会闹事。
第三步,开始着手在三郡征兵。
不过这个征兵并不是直接征战兵,而是征召守土之人。`j^i`n*j′i*a¢n-g/w?x-c¨.,c`o~m\
因为征兵对于百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大汉才刚刚占领三郡之地,便要在地方上征兵,很容易引起百姓的恐慌。
这样的士兵,即便是征召上来,也不会对大汉有多高的忠诚。
但是让他们身担守土之责,他们应该是很乐意的,本乡本土,离家又不远,也不用担心被拉去填线。
况且守卫的还是自己的土地。
这么一来,能让这些士兵自发的维护大汉,因为他们现在的一切都是大汉赏赐的,大汉若是败走,他们所 拥有的一切都会成为镜花水月。
而且这么做还可以把原本需要镇守地方的汉军士兵解脱出来,能够更加专心的应对战事,从而减少分兵之害。
大汉本就兵力不足,若是再因为守土而连续分兵,那北伐之事只能是遥遥无期。
最后一步,创办学堂,调崔明煊从川入雍,担任四郡总祭酒。
如果说现在大汉哪个世家子对刘谌是毫无保留的忠心,那绝对非崔明煊莫属。
当初为了活命,主动的站在整个川蜀世家的对立面。
此举之后,他就只能牢牢的依附于刘谌。
甚至比刘谌更加希望大汉可以复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证明他当初的决定是对的。
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一生,而不是被世家撕成碎片。
刘谌又从川中和皇家学堂调取一部分人充作教授。
对三郡之地的人进行启蒙。
又过了半个月,李骧经汉水返回天水,给刘谌带来了吴国同意军演的好消息。
刘谌高兴之余也知道吴国只允许汉军水师在西陵一线和吴军进行联合军演。
“没想到这个朱先还挺警觉的。”
“看来吴国朝堂上也不完全是酒囊饭袋啊!”
刘谌此话自然是调侃,能够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