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便早早地来到教室,诵读经典,研习学问。夫子们的讲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让学生们如痴如醉。
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常常为了一个学术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魏忌越是努力学习,越是心情低落,他越来越迷茫,越来越害怕。可异国他乡的他又无人可用,无处诉说。
魏忌的异常,让乐于助人的程明远发现了,下课后,程明远关切地问:“魏公子,你这几日总是心神不宁,可是有什么心事?”
魏忌看着程明远那真诚的面容,张了张嘴,却又将满腹的话咽了回去。他怎么能对一个秦国人说出自己对魏国前途的担忧呢?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只是学业繁重,有些疲惫罢了。”
夜晚,魏忌独自来到学院的花园。月光如水,洒在他孤独的身影上。他想起了魏国的山川河流,想起了家中的父王和亲人。他深知自己作为质子来到秦国求学,本是为了给魏国寻找生机,可如今他却越发觉得希望渺茫。
不久后,学院组织了一场模拟国政辩论。魏忌精心准备,试图在辩论中展现魏国的优势和潜力。他在辩论中慷慨陈词,讲述着魏国的历史底蕴和民生风情,希望能引起众人对魏国的向往。然而,当他看到台下同学们都被秦国的强大实力和发展前景所吸引,对魏国的处境只是淡淡一瞥时,他的心再次沉入了谷底。
回到宿舍,魏忌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久久无法入眠。他的内心在不断地挣扎,一方面是对魏国的忠诚和责任,一方面是秦国强大实力带来的压迫感。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样沉沦下去,他必须找到一条出路,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他也要为魏国拼一拼。
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魏忌更加努力地学习。他不仅钻研秦国的治国之道,还利用课余时间,悄悄查阅各国的历史和政治资料,试图从其他国家的兴衰中找到魏国的生存之道。他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开始主动思考,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坚信,只要自己不放弃,魏国就还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