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的,而目前乱世之后应该不会少于一万万,毕竟其人口核心的江南并未受战争波及。”
杨丰说。 明朝就一次人口普查,也就是朱元璋洪武二十六年完成那次。 以后就是地方官员上报,然后朝廷在这个基础上修改。 一开始还认真点,往后就是随便写了,而且不能写多了,毕竟人口增加相应税收也得增加,但人口数字好编,皇帝也不可能查,税收可没法编,如果官方人口增长,那就得税收增加。而明朝税收不是增加,而是逐年减少,那就得有个解释,所以官方人口不但不能增加反而要减少。 这样就可以解释了。 人口不增长,当然这个税收不增反减就比较合理了。 同样士绅们大量不交税的事实也就可以掩盖了。 账不能清楚。 清楚了就没有操作余地。 越不清楚,操作余地就越大,所以明朝官方人口一直就在六千万左右,然后官方层面就把士绅大量不交税,遍地隐田,僮仆数千这些事实,掩盖在了这本糊涂账里。 “那可有他国与之争雄?” “这个也不好说,因为条件限制,能与之匹敌的够不到,能够到的虽然因为其衰弱,能从他身上咬一口,但事实上只要这个国家恢复正常,都不用说恢复强盛,仅仅是恢复正常。 没有全国性的饥荒,没有内部造反的。 那这些都是杂鱼。 认真点就能直接踩死的。 上吊那个皇帝的祖父时候就是这样的,尽管后世评价明亡于万历,但他那时候所有试图挑战这个国家的依然都被打败了。这个国家太庞大,无论人口还是财富,都是碾压周围势力的,只要他还能勉强维持正常,周围势力就只能跪着。” “那何不一试?” 韩信带着明显的兴奋,看着外面的混战。 “呃,你不会来真的吧?” 杨丰愕然说。 “公若不欲,信愿一试。” 韩信一副跃跃欲试的姿态说。 看上去他终于找到人生的意义了。 自从被杨丰弄来,他其实一直都在迷茫中,毕竟他不知道该去哪里,这时候就算他能回到自己的时代,他也不想再回去了,但问题是他也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现在这个时代明显让他这种乱世纷争里走出的人,找到了曾经的雄心壮志。 “试,随便试,毕竟再坏还能坏到哪里去,原本接下来建奴会血洗各地,屠城无数,你再试也不至于试进去一半人口。” 杨丰说。 韩信改造大明…… 这画风相当诡异了。 但韩信改造大明也只会用他们那时候那套。 而他们那套…… 秦汉是什么体制? 征兵制,军功授田,开疆拓土…… 那就只能祝周围那些势力死的时候能体面点了,一个一亿人口级别,充满开疆拓土欲望,而且义务兵役制,良家子当兵的古典帝国配上大炮燧发枪,真会成为他们的灾难。 西汉已经是克制了。 毕竟老刘家喊着的是诛暴秦,还要搞休养生息,还是尊黄老之术,虽然事实怎样不提,但西汉真是收敛的,不收敛的只是汉武帝而已。 “太祖爷,魏国公等候见。” 这时候韩赞周突然走上城台行礼禀报。 杨丰转头看了看社稷坛旁,在还没清理的那些清军死尸中,已经跪了一片红色,甚至还在不断有穿红袍或者青袍的在赶到,加入跪地的行列。因为午门还在烧着,而长安右门外是战场,这些急于觐见的大臣们只能走相对安全的西安门进皇城,然后到社稷坛后面这片空地候见。 而他们前面有一道社稷街门,可以进入端门与承天门之间。 很显然城内勋贵们已经认为自己不会有危险了,毕竟他们已经奉旨进攻建奴了,现在可以来觐见了。 “哪个是魏国公?” 杨丰说。 “那个身上穿赐蟒袍的就是。” 韩赞周指着一个穿蟒袍的中年人说。 这是魏国公徐文爵,刚袭爵其实没多久,他爹就是拥立弘光的魏国公徐弘基。 “让他们都进来吧!” 杨丰说。 然后他看着韩信,顺便指了指下面的多铎。 我大清豫王爷这时候已经凉了,而且明显有些残破,杨丰的意思是要不要也让这些人物理上尝尝豫王爷的滋味。 韩信疑惑地看着杨丰。 “都是要死的,何须如此?” 他很费解地说。 杨丰深吸一口气。 “你想把这些都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