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并不赖,但是并不适合我们聚焦小组。”
此时,迈克尔·基顿人没进入镜头:“什么不适合聚焦小组?”
通过这段剧情,向大家介绍了“聚焦”小组的成员。
连续拍摄了几组镜头之后,剧组休息了5分钟,然后才继续拍摄。
“楼上的情况如何?”麦克问道。
“挺好的,罗比做了个精彩的演讲。”
萨夏继续对付着碟子里的蛋糕,聊着同事的八卦,“我听说卢比和康纳要去《纽约时报》。”
“拜托,不是吧?狂挖我们的墙角啊?”马特摘下眼镜,回身说道。
通过这个细微的动作,表明他对于《环球报》的感情。
“至少他们从迈阿密派了个人过来,那应该有帮助。”
“巴伦估计都没来过波士顿吧?”
这段剧情主要是简单介绍了新来的主编,以及《环球报》和《纽约时报》的关系。
毕竟能派人过来,这就是从属关系了。
......
到了傍晚,剧组转场去了一家餐厅。
新主编巴伦刚到波士顿,就与聚焦小组的主编罗比吃了顿便饭。
罗比介绍报社员工基本都是本地人,同时也介绍了一下他所领导的“聚焦”小组的基本情况。
在两人的交谈中,作为主编的巴伦提到了《环球报》读者减少的现状,2001年这个时期,互联网的对传统纸媒的影响开始显现。巴伦透露出对报社效益不佳的改进想法:使报纸更贴近读者的生活(finding the way to make this paper essential to its readers)。
两人的这一对话,同样是为后续的主线剧情埋下一个伏笔。
第一天的拍摄还算顺利,虽然有些小插曲,不过这都很正常。
杨简也通过这一天的拍摄对于几位演员的能力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这对于后续的拍摄工作有好处。
相应的,杨简也相信演员们对于杨简的风格有了初步了解,他们在思考后面戏份的时候,也更清楚该去怎么表达。
......
收工回到酒店,杨简特意打开电脑浏览了一下微博,发现杨子没有继续叫板,他多少还有些失望。
不过,还是乐子看的,杨子和王思葱这两人的你来我往还怪有意思的。
杨子叫王思葱小朋友,还要给他送电影票,让王思葱不要道听途说。
杨简觉得杨子这也是在内涵他,说他没看过就说人家的电影值得高排片,但是杨简真看过,虽然不记得剧情了,但他就是知道这电影很烂。
另一边,王思葱首接来了一句:“都有专业的人告诉我你那电影是一坨屎,难道我还要自己去尝一下它到底是不是屎?我把话放在这里,如果到时候你那部电影真的不错,鉴于天眼嘉禾不上,只要国庆档你能拿到1.5亿票房,我立马道歉,我在报纸、电视和网络上亲自道歉,当面道歉也可以。^墈,书^君- ,庚?鑫*醉-全^到时候要是我说错了,我个人掏5000万补偿你的损失,要是被我说中了,你在微博上认错,同时捐2000万出去就行,行不行?”
王思葱这下真的是下血本了,不过也把杨子架起来了。
王思葱为什么敢拿5000万来赌,是他傻吗?并不是,他的底气是源自于万达看片经理告诉他对于电影的判断,同时还有杨简回复杨子说的那一句“不值得给高排片”。
他就算不信任看片经理的判断,他也相信杨简的判断。
杨子傻眼了,有这样掐架的吗?跟谁学的?动不动就谈钱,过分了嗷。
你要是几百万,我丝毫不犹豫就同意了,但是你这要我捐2000万,还嫌我亏得不够多?
杨子对于他那部电影就算没有很清晰的认知,可多少也知道一些,他自己都没十足的底气啊。
但是,他要是不答应下来,大家就明白他自己对《白蛇传说》都没信心,到时候谁还去看啊?
一旦答应下来,到时候他倒是可以厚着脸皮赖账,反正也没有法律约束,可问题是全国人民都知道这事了,赖账的话他丢人可就丢大了,影响的不止是巨力传媒,还有可能影响巨力集团。
虽然做生意内里可以是各种歪门邪道,但外里总要给大家一个诚信经营的表象。
一个个掐架都不讲武德,怎么办,在线等,好急!
杨简也替杨子着急,答应下来呗,反正才2000万,就这仨瓜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