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里正好赶上做午饭时间。
斌斌和小洁有口福了,中午正好可以做一些天鹅菌来吃。新新鲜的菌子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能把人的舌头鲜掉。
第二天。
方唯召集了一群瑶寨的阿哥,进山把那一片天鹅菌都采摘了。
这些菌子拿去卖钱,到手的钱一部份奖励给了阿哥们,还有一部分用作改善孙道人诊所的条件。卡卡小说徃 勉费阅渎
诊所其实赚不了什么钱,能不亏损就不错了,想要改善条件只能依赖外部的输血。
毕竟是私人诊所,合作社或者公司出钱都不合适,方唯干脆自己补贴一点。
不过这事儿很快就被几位理事得知了,他们觉得不应该让支书个人贴钱,所以经过研究决定,也给了诊所一笔补贴。
孙道人手里有了钱,终于聘请到了一个不错的中医。
此人叫赵玉春,年龄47岁,以前在大城市的中医院工作。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提前病退了,就回到了原籍(瑶岭乡)修养。
俗话说医不自医,对方的病还是孙道人治好的,所以他对孙道人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
赵玉春本来有自己开诊所的打算,孙道人有了钱之后邀请对方来帮忙,给发工资,对方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报恩谈不上,主要是想跟着孙道人学习。
现在诊所一共有四个人,两个打杂的,两个坐堂医生,挺像那么回事。
“孙老,你给人家开多少工资,就把人给忽悠来了。”
“工资不少啊,起码和县医院的主任医师平齐,赵玉春的医术不错,尤其擅长跌打损伤、骨科,他的正骨手法一流,开个头疼脑热更不在话下。”
孙道人对于赵玉春的评价还很高,而赵玉春看到斌斌就和看到了鬼似的。
斌斌年纪轻轻已经有了老道的八成功力,而且还在上大学,今后真的是前途无量。而且小伙子勤学好问,赵玉春也不藏着掖着,给斌斌传授了不少绝活。
孙道人和赵玉春都很看好斌斌,对方从小学医,有名师指导,现在又在大学接受系统教育,这还有啥好说的,简直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
因为两个孩子放假在家,方唯就没有外出,最多偶尔去一下两个农场转转,当天就能回来。
公司所属的各个生产单位,一切正常,耐心等待收获就是了。
农科院作物所和公司的研究所,下一步准备了研究杂交玉米,并将生物技术用于种子的制备。
“方支书,我们这个课题牵扯面比较广,希望你能提出思路,要是能成功的话还是老规矩,你这边拥有所有的权益,我们享有科研成果。”
作物所的同志找到了方唯,希望他能同意并领导这个项目。
方唯考虑了一下,自己最近似乎也没什么大事,就同意了对方的请求。只不过他不是很喜欢杂交玉米,因为杂交玉米的产量虽然很高,但口感要差一些。
他之所以答应领导这个项目的研究,是因为要防着新凯奇的母公司推出第二代转基因玉米。
技术上的问题难不倒他,杂交玉米育种的关键是筛选品种,然后提纯。
怎么提纯呢?就是利用筛选出来的品种进行自交,经过多次的自交提纯之后得到性状优良的母本,使得一个稳定的自交系形成。
这个过程也叫自交系的选育过程,然后才可以谈到作物杂交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自交系的配合力测定,这个过程就需要用到生物基因技术,目的是筛选出具有优异配合力的自交系,为杂交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接下来还有很多步骤,和杂交水稻有很大的差异。
这些东西在后世都是写进教科书的东西,但对于现在的农业科研人员来说却是充满了挑战。
作物所的同志找方唯领导这个项目算是找人了,在当前这个年代谁能有他的育种知识储备丰富?在别人几乎没多少的头绪的时候,他就拥有完整的技术路径,这就叫技术碾压。
不过,他不能直接把技术路径给他们,前期还是要让他们吃点苦头才行。
作物所加上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另外还有一大队育种小组的配合,毕竟以后还要用到试验田的。
【杂交玉米01专项】开始启动,方唯担任项目总负责人,其他具体的分工也做了安排。
“以我个人的理解,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有很大的区别,杂交水稻我们是采用了三系杂交法,而杂交玉米的育种还需要我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