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他将草药放置好,然后清洗了一下便去吃饭。
“三哥,我让你等两天,等我忙过这阵子就陪你一起去采药,两个人总比一个人采摘的多些。”
盘莲花本来是打算陪着男人进山的,可这段时间厂里的订单很多,每个人都忙的脚不沾地,她又不好意思请假。
结果方唯就一个人经常进山,也不说等等她。
“陈州中医院那边要急着要货,我一个人快点搞定就算了。等你忙活完,咱们进山打猎去。”
方唯知道盘莲花的性格,就是爱玩,尤其是喜欢在山林里到处跑。
要是没有陈州中医院的这档子事,他倒是可以等着一起进山去打猎、采菌子等等,但有正事就不能拖着不办。
尽管他现在并不太在意卖草药的收入,但继续维系好和中医院的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
“最近厂里是实在太忙了,大哥说要么增加设备要么增加人,否则的话,我们加班几点干活也很难完成订单。”
盘莲花随后说了一下竹器厂的情况,由于竹器厂生产的家具和竹器物美价廉,现在已经在很多地区都打响了名气。
产品自从打入了羊城市场之后,销量增长的很快,预计今年的净利润都能做到500万元以上。
竹器厂现有的规模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了,扩大厂房增加机器设备和人员已经迫在眉睫。
方唯点点头,下午他去了一趟竹器厂,和方平等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再增加一些机器设备。人员暂时不好增加,毕竟队里的劳动力也不能过度分流。
“寨子里应该还有富余的劳动力,要不让他们再加派一些人手?”方平提出了一个新方案,人手不够就会影响生产,他总不能只在农闲时节才接单吧?
“嗯,我去和松林谈一谈。”
方唯觉得这个主意还不错,正好寨子正在搞修缮改造工程,分出来一部分劳动力还能减轻寨里的压力。
随后,他派人去把王松林喊了过来,晚上正好家里吃饭。
几杯酒下肚,方唯便提起了劳动力的事情,王松林当即打了包票,同意多派一些人到厂里来做事。
这个结果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可谓是皆大欢喜。
一周后。
陈州中医院来人拉走了方唯手里的草药,他自己进账了将近3000元的现金。
“三哥,队里派出去学习的人回来了,你要见一见他们吗?”
时间匆匆。
之前派到羊城去学习的人员回到了队里。
郑虎这几天都没看到方唯,只好到家里来找他,结果方唯正在屋里喝茶看报纸。
“那就去看看他们吧,也不知道这么长时间都学了点啥。”
方唯随即和郑虎去看望了那几个刚从羊城回来的社员,他们学习归来,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
一年的时间并不算长,能学到的东西也有限。但最起码不再是盲人摸象,能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几人将自己的见闻以及对五金厂的理解都说了,方唯点点头,对他们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队里准备搞五金厂也没打算生产高精尖的东西,从最基础的东西做起就行。
第二天。
队里开会探究这个事情,因为投入不大,郑虎等人倒是很支持。
“方支书,我突然有个想法,咱们搞这个五金厂,是不是可以和其他16个大队合作?人多力量大嘛,人家也有不少人才的。”
高文书提了一个建议,建议和其他大队一起搞这个五金厂。
这倒是让方唯感到很意外,这个建议其实很不错,一方面可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部分解决人才不足的短板。
不管是哪个大队,还怕拉不出来几个能人是吧?
“高文书这个建议不错,郑队长,回头你去和其他大队接触一下,看看人家有没有一起做这件事的意愿?”
如果说为了分流富余的劳动力,下塘大队有一个竹器厂就够了。
但这只是眼前的情况,未来粮食生产需要的劳动力肯定会大幅减少,不提前想好对策,到时候肯定会手忙脚乱。
还有,如果其他大队都愿意参与,也正好可以和他们进行深度捆绑。
会后。
郑虎就跑去和其他大队谈开办五金厂的事情,各大队都很感兴趣。能不能赚到钱先不说,反正也亏不了多少钱,毕竟有17大队一起分摊。
事情很顺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