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嫁人,我为何不嫁一个更合我心意,更有权势的男人?”
顾舒棠被顾舒岚此刻的话震撼到,她的睫毛颤了颤,“我带你去见太后。”
宫宴进行已过半,太后早已离开宴席,回宫歇息了。
顾舒棠垂眸,没有再回到举办宴席的殿内,径直带着顾舒岚到太后宫外。
太后坐在上首闭目养神,由着婢女在旁替她捏肩,见到顾舒棠带了一个陌生女子入殿,她心中不禁有些疑虑。
“母后,这位是顾尚书府上的二姑娘,二姑娘听闻朝廷之上为了和亲人选争执不休,为了景朝,生她养她的这片土地,二姑娘托儿臣带她到母后这儿自荐。”
听见顾舒棠道明她背后女子到来的缘由,太后皱起的眉头舒展开来,看向顾舒岚的眼神十分和善。
“好孩子,舒棠所言真是你之愿?”
顾舒岚低头称是,不敢多言,太后见状更加和善,给她赐座,坐在顾舒棠旁边。
顾舒棠见顾舒岚的神情不自觉透出的焦急,想到她刚找到她时所说的婚事。
她笑意吟吟地开口:“母后,二姑娘托儿臣来找您,还有一件事情想要请求母后帮忙。”
太后如今解了难题,正是开心的时候,她摆了摆手,“说吧,只有哀家能办的,都替你们办了。”
柔然和亲是景朝施恩于柔然,把公主嫁给主动投靠的柔然,景朝天然占上风,不惧和亲公主会如前朝和亲公主那般憋屈。
可柔然终归是离京城千里之外,嫁过去便是远离故土,怕是难有回朝的机会。
宗室适龄的姑娘不多,一个个近日张罗着女婿人选,生怕圣上指了他们家女儿和亲,太后与圣上正烦着和亲人选。
顾舒岚就过来提出要和亲,解了她与圣上心头之忧,只要不是太过分,太后都会乐意替顾舒岚办到。
“母后,二姑娘家中正替她相看亲事,父母之命,二姑娘哪里敢违,可她又心系景朝,想要替母后与圣上解忧,和亲柔然,施恩于柔然,
好叫柔然记得它不过是景朝的一个蕃属,记住景朝对柔然的扶助。”
顾舒棠轻拍一旁明显不安的顾舒岚,示意她放松,“劳烦母后能将顾夫人宣召入宫,劝解一番。”
太后一听很快就应下,跟顾舒棠两人拉了些家常就把人放了出去。
太后办事十分利落,宫宴第二日就把顾夫人宣进宫,顾夫人回到家中时喜笑颜开,见到在家反省、与她三日一大吵的顾宗庆,笑容也没落下。
反而是带着迎接她的顾舒岚到顾宗庆身边炫耀:“岚儿被宫中选中,当了和亲公主,圣上施恩,已经许了宽儿入翰林院,予宽儿翰林院编修之职。”
她家长子如今还是白身,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朝飞天得了功名。
虽然顾夫人对长子寄以厚望,可也深知长子不是科举的料,若是能进殿试便是烧了高香。
如今能得了一个官身,还是予翰林院编修,正是天大的喜事。
娘家的兴衰如何,自然比不过她十月怀胎,悉心教导的长子的前程。
顾夫人在太后抛出的橄榄枝,未等太后劝诫就欢天喜地般谢了恩。
顾宗庆原先一听二女成了和亲公主,心中也期盼着自己的前程能更有盼头,既然他的女儿封了和亲公主,圣上合该施恩于他们顾家,以免寒了朝臣的心。
顾宗庆觉得这份施恩怎么也得落在他这个和亲公主生父的头上,却没想到圣上越过了他,直接给他的长子官身。
顾宗庆虽有不虞,可长子也是他寄予厚望,亲手带大的儿子,长子有了前程,于他于家族都是一件幸事。
他很快就把心中那点不满抛之脑后,盼着长子熬资历之后,顺利入朝,与他同朝为官。
可惜他的愿望落空了。
随着册封公主的圣旨而来的,还有封宣旨太监的暗示。
示意他应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不然太监带过来的,他这些年没收好尾的贪污证据,便会摆在朝堂之上。
顾宗庆心中欢喜不见,捏着封赏爵位的圣旨,心中郁郁,心中知道若非家里出了个和亲公主,只怕等他重回朝廷,这些证据就会在同僚的手上出现。
不说官位能否保住,怕是性命能否保全都未可知。
顾宗庆丧着一张脸,给了太监赏银就拟了告老还乡的奏折。
不拟这奏折,他贪污一事被揭露出来,不仅自己的仕途没有,还会连累儿子的前程。
好在长子如今有了不错的前程,能让他心中有些许的安慰,也庆幸女儿忽然被圣上选上当和亲公主,救了他一命。
在不知是顾舒岚自请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