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镇上的时候,已经彻底过了午饭时间,丁嫂子一看到她们,就喜笑颜开:“婉宁,杜若,凉皮挺受欢迎的,就剩这么一点了,卖出去十六碗。”
说着举起手里放凉皮的盆子。两人一看,也就三四碗的样子。
丁嫂子将盆子放下,又递过一个钱袋子:“这是卖得的银钱,你们数数。”
李婉宁扬扬手里的钱袋:“辛苦丁嫂子了,等回去再给您算工钱。”
丁嫂子摆摆手:“我还吃了你们的午饭呢,顺手的事,要什么工钱。而且今天中午,买了凉皮的人大都买了我的茶水,我也多赚了十几文呢,以后有这好事尽管找我。”
李婉宁笑笑,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如果现在将钱给丁嫂子,势必她要交更多的税,还不如回去再给,反正税放在她们这里的话,还能稍微少一点,亦或者直接给粮食估计丁嫂子更开心。
反正就那么一点点,索性也不卖了,拿回去自家当晚饭吃,所有东西收拾好,又将对子呀、香囊什么的摆出来,拿出小凳子,继续各打各的络子。
下午的生意就会比较稀少一些,过很久才会来个买家,但如果是成亲买喜字和剪纸什么的话,一买就有十几文或几十文,所以在这里守着还是必要的。
再说,空闲的时间也不会浪费,基本上都被用来做手工了。
反倒丁嫂子的茶摊下午生意会稍微好一些,时不时的有人来买一碗。
借鉴李婉宁家的营销模式,丁嫂子也发展了几个长期客户。
因为茶水不是一文钱一碗,而是可以免费续水的,所以丁嫂子每次来的一大早,烧好第一壶茶水的时候就会在这条街上溜一圈,问问每个铺子或者小摊的老板要不要茶水。
如果要的话,丁嫂子会差不多一个小时转一圈去给他们添水,如果中间有需要,也可以在街上喊一声,丁嫂子就会上门续水。
这样虽然麻烦了一点,但很多人想着花一文钱可以喝一天的菊花茶,也是很合算的一件事呀,所以光这种,现在也能挣个二十来文钱,而且慢慢加入的老板更多了,一圈下来,一壶水都不够。
而这些会长期购买茶水的人,为了干净,往往会自备茶杯,还省了丁嫂子洗碗的环节。
在她出去给大家续水的时候,李婉宁和杜若就会稍微帮她看下摊子,这样刚好有客人来也不会错过。所以这段时间的她的收入其实还是可以的。
将欠李婉宁家的银子已经全还清了不说,现在手上还稍微有个几百文,也不存在天天吃糠咽菜还吃不饱的情况了,孩子每天也能有个鸡蛋吃,小脸上也养得有点肉嘟嘟的样子,丁嫂子觉得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甚至在心里暗暗琢磨着,要和李婉宁她们好好学习,多多挣钱,万一以后如果政策有变的话,说不定她也可以送自家子良去读个书啥的。
要说村里她知道的这些人,最佩服的就是李婉宁了,这么多小妾庶子庶女的关系处理得好不说,还会这么多东西,这么会赚钱。
就连自家的茶摊这样的无本买卖,也是她建议的,而且现在照着她的模式也让自家生意好了不少,所以跟着她抄作业一定没错。
李婉宁也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就成了丁嫂子的抄袭对象,还在那里和杜若聊天:“这段时间咱们生意还挺好的,可惜玉米快收了,到时又要耽误几次。”
杜若也觉得可惜,压低声音说:“夫人,我们悄悄在村里雇人怎么样?奴婢觉得这样我们赚得更多。
您看,我们来摆摊一天至少赚个两三百文,可以雇二三十个人了,如果有那二三十个人,那些地两天就收完了,也就是我们出来两次的收获。
但是如果只我们自己做的话,半个月也做不完,最少要耽误五六次呢。
反正现在雇人也算是过了明路呀,咱俩该摆摊的时候依然来摆摊,家里就让连翘和红袖看着点算了,也不用她们下地,最多最多做个午饭,或者让大家回自己家吃也行。”
其实大家可能更愿意回自己家吃,因为不管饭的话钱肯定多,大家宁愿回家凑合一顿,然后多存点钱回头买粮食。
说完又觉得害怕李婉宁觉得她懒,真诚的看着李婉宁,补充了一句:“奴婢发誓,绝对不是奴婢不想干活,真的是这样更合算。”
李婉宁看她一眼,账算得很清楚嘛,真是和她想到一起去了。
而且自己收庄稼少赚钱不说,最主要的是,半个月所有人都能累成狗。
可以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干嘛非要自找苦吃?
看着李婉宁不语,杜若低下头,细细思索自己刚才的话是不是哪里不妥。
还没回忆完,就听李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