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算了会儿账,看了看空间没少多少的货物,想着真的必须弄个仓库了,不然南下也没地方。
蔬菜公司后面有仓库的,但是没在她租的范围内,她不能放,也不敢放。
明天得弄仓库,还得守着店,没法去找江棉谈找记者的事儿,只能等回来再说了。
算完帐,已经夜深了,忙睡下。
阮百合睡得晚,起得也晚,加上今天不用刻意去拉货,不用四五点起床,倒也无妨。
还在穿衣服,陈香就敲门了,“妈,有你的信。”
阮百合忙打开门,看了看寄信的地址和字迹,毫无疑问,是陈方圆寄来的。
日期是十几天前的,只有短短两句话,“听说火车出事,到家后给我报平安。”
阮百合一拍脑门,回家事太多,忘了给沈楠和陈方圆报平安了。
七点半,天还是蒙蒙亮,和陈香她们说了一声,就先出门了。
邮局已经上班了,先给沈楠打了电话,没人接。
陈方圆那边,也是没人接电话。
阮百合扯扯嘴角,费老大劲拉个电话线出来,这是摆设吗?
关键是,没接通她也得花电话费。
因为电话一旦出了市区,就得先拨打长途台的电话,告诉对方地址,帮你转接之后才能打电话。
人家才不管你通没通,转接就收费了,邮局自然也收费。
两个没接通的电话,直接花了她两斤猪肉。
想着不能白来,就给沈楠发了电报,松海和临江有相同的频道和密码,倒是容易。
陈方圆的麻烦,现在写信动不动十天半个月的,犹豫了下,她还是要了纸笔写信。
琢磨半天,愣是不知道说什么,干脆写了句,“平安到家了,勿念,新年快乐。”
其实想吐槽他电话没人接的事,想想难得写信,总不能在信里叽叽歪歪的,多烦人。
买了邮票贴上,然后交给工作人员,就去店里开门。
她和黄姐都有外面卷帘门的钥匙,不过里面还有一层木板门,倒是各管各的。
黄姐还是来得很早,正在和几个顾客聊天,见她来了连忙招招手,“百合,你来了!大家都等你半天了。”
阮百合有点震惊,她以为是来买菜的,没想到是来逛超市的,这才八点半啊。
吃惊是一回事,钱还是要赚的。
她边打开门,边笑道,“没想到大家来得这么早。其实不用的,店会开到晚上五六点呢。”
大冬天的清晨,裹着头巾和棉袄,吐出来的白气都能变成冰碴子,这么早来,何苦呢。
一个大姐笑着说,“昨天听说这里买好多东西,得赶紧来看看,不然晚了就没了。”
阮百合琢磨了下,就明白了。
以前物资匮乏,都是销量出售,有时候手里拿着票,都不一定能排得到,自然是越早越好。
哪怕现在物资数量好很多,大家都已经养成了习惯。
就像前世,总看到邻居奶奶很早就去买东西,还很好奇,超市和菜市场整天都营业,去那么早干嘛。
原来,有些东西是刻在骨子的习惯,哪怕知道不会卖光,还是早早的去买。
对于她的店,就更有信心了。
把门打开之后,大家就进去看,基本只是绕着货架走,都没伸手去碰。
“真规整啊。”
“对呢,看着就舒服。”
“我先去找找肥皂,听说不要票呢!回头把家里的黄毛巾都搓一搓,香喷喷的。”
七嘴八舌的说着。
阮百合带她们去看东西,甚至有人没有用过洗发水的,她又一一介绍,手里宽裕的就买了。
店里源源不断的进来人,这个喊老板,那个喊主任,忙得脚不沾地,都没功夫看看火媳了没。
幸好洪全带着大家过来,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十点多的时候,店门口已经是排队状态了,里面全部都是人,用人挤人也不为过。
越是这种情况,就必须盯紧了。
冬天衣服厚,要是谁夹带点货出去,就够恼火的。
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也得尽力规避。
阮百合快乐并痛苦,真的没想到,小超市能这么火爆,大家一顿饭都没吃,嗓子都快说冒烟了。
午饭时间,店里都还有十来个人,她赶紧去不远处卖包子的老板家,让她加急熬粥做包子。
大娘很为难,包子还得发面,大冬天的,没有一天一夜根本发不起来,提出擀面条煮了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