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生的资源,已然百倍的,超出了青壮在土地里劳作所产生的价值?
以眼前的炭山为例,普通百姓一户人家,拾上一天的柴...
不如一名矿工,在炭山上随便挖几铲子,来的更有价值,获取的资源也更多...
理论上,一名旷工的单日产碳量,足以供养上百户平民家庭,一年的薪火用度...
这并非夸张,因为往日里百姓,也是从土地上获取资粮,但那只限于山川表层,效率有限...
如今大夏利用人力物力优势,将埋藏在山川土地里的财富,找出来并予以开发...
然后将这些生产资料下放到百姓身上,所产生的资源,是难以想象的...
因为这与过去秦汉那种,严厉管制的官山海时代不同...
大汉空有体量,和资源优势,却只用官方的力量,来压榨百姓,剥削敛财...
官山海管制下,更是将山川资源管的死死的,不允许百姓有丝毫妄想...
但大夏或者说李信这名君主,并不是传统的皇帝,更不是守财奴,他施行的是将山海地利,化作生产力...
然后利用官方优势,组织人手大搞开发,开山采矿挖井,提高生效率...
然后将生产工具,下放到百姓手里,利用他们来生产出更多的资源...
这是真正的三赢,大夏增加了物资产出,地方上增创了税收,百姓获得了种地以外的物资,和额外的劳动薪酬收获...
看上去,是百姓付出劳动力,获取山川地理中的资源,大夏朝廷还是处于剥削地位...
但相比于大汉,相比于此前百姓所过的暗五天日的生活,他们无疑是在劳动的过程中,得到实惠和受益的...
随行的徐庶则目光炯炯,看着山腰上,挥动斧镐,开山凿炭的矿工。^7^6′k·a.n·s^h_u_.¢c_o?m¢
他心头感慨万千:“当真是天佑诸夏,天佑北方,天佑万民...”
“此番得此石炭山,以其中的惊人储量,稳定开采上千年,都不成问题...”
“千年啊...”王充心中感慨,这世上有哪个王朝,能延续上千年...
秦始皇做梦都想,江山稳固,千秋万代,永世传承,甚至自比三皇五帝还高,结果二世而亡。
就连曾经的大周王朝,也不过八百年,何其幸甚...
“如此,大夏江山,千秋稳固矣...”王充仰天长叹,为君上的智慧,感到从内心到灵魂深处的拜服。
有了这等天量资源做保,大夏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疯狂的压榨百姓乐...
至少减轻百姓头上的负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扼制历代王朝此起彼伏,农民起义的顽疾,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千年王朝...诸夏或许当得起...”徐庶望着王大人,挺拔的身姿,和张衡马谡等精神昂扬的大夏人杰,心中感慨万千。
作为从大汉的南方荆州,一路跋山涉水北上施展抱负的寒门子弟,徐庶则更加清楚的知道,大汉底层百姓的生活是何等艰辛...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看如今的鼎盛至极的大夏,在看看如今风雨飘摇的大汉...
同样都是地大物博,同样都是汉人政权,甚至汉庭如今占据的地盘,比之北夏更加优越...
但如今的大汉,坐拥关中平原,华东大平原,南阳大平原,益州盆地,天府之国,空有资源,百姓却得不到一丝实惠...
大汉境内的百姓,盛产丝绸,却一辈子穿不起丝绸...
百姓之家,一年到头奔波劳累,生产粮食,结果一算账却倒欠朝廷三十斗的粮米税...
甚至若遇到天灾人祸,百姓不但没有余粮度过难关,还要四处乞讨,易子而食
与之相反的北方四州,因为工坊的兴起,中等百姓之家,也穿的起柔软的丝织面料...
因为山海资源的利用,普通百姓之家,不用再夜以继日的,为薪柴不足而发忧...
因为疆域的开拓,和土地改革的成功,底层百姓再也不用为交不起税而发愁...
因为在大夏,普通百姓家里有至少三百亩的免赋田,军户家里有保底一千亩的永业田,这些都不用上税的...
真正需要交税的,是那些田产超过一万亩的中上大户,是那些作用良田百万亩,传承上千年的世家坐地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