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的伐木场建立一座大型工厂用作未来生产飞机基地的计划。张天佑和吴国伟听完之后,对这个想法深表赞同。他们深知这项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表示会全力以赴,确保在短短两个月内将这座大型工厂建设完毕。
得到家人支持的张凤祥满怀信心地再次回到基地。
此后,他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午前往部队巡查,实地了解武器装备的使用情况以及训练情况;下午和晚上则继续挑灯夜战,争分夺秒地绘制剩余的图纸,力求尽快完成所有图纸的绘制。
时间缓缓流逝,基地这边也是忙忙碌碌的到了八月份底的时候又一批五千人的新兵到来,这次张凤祥命令两位副团长白根生跟李小胖组建步兵六团跟七团,在一到五团之中挑选一些上过战场的老兵组成战术训练教官开始训练这五千新兵,由于康志坚等四个团距离上次历练也已经过去近两个月,在这期间部队一直在训练所以张凤祥把康志坚等八位团长叫来开会,会上决定康志坚的一团、张卫国的三团以及袁浩康的五团三日后再次通过马琳科跟阿凌两个口岸南下三江平原历练部队这次的总指挥定为康志坚,这次配合他们一起行动的还有张龙的特战一连,剩余的其他部队接着训练。
会议结束后张龙率领的特战一连就开始提前南下侦查敌情为后续大部队到来做好准备。
在这整整三天的时间里,夜幕降临后的每一个夜晚,张凤祥都未曾拿起笔去绘制那些重要的图纸。
相反地,他将康志坚、阮重八等八位团长召集在了一起。在那昏暗的灯光下,张凤祥滔滔不绝地向他们讲述着自已在前世所知晓的各类经典战役和战术方法。这些战役战法中就包括了灵动巧妙的运动战,神出鬼没的游击战等等。
不仅如此,张凤祥更是详细入微地阐述了诸如围点打援、敌后穿插这样精妙绝伦的战略策略。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便来到了三天之后,也就是康志坚、赵卫国以及袁浩康他们即将踏上征程奔赴战场的时刻。
临行之前,张凤祥仍然不忘悉心叮嘱:“打仗可不单单只是靠人数跟武器装备,更需要多多开动脑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面对张凤祥的殷切嘱托,康志坚他三人郑重其事地点头回应道:“请司令放心!您的教诲我们定会铭记于心,不敢有丝毫忘却。”话音刚落,他们毅然决然地转过身去,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渐行渐远。
随着康志坚等人离去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视线之中,张凤祥的生活依旧忙碌而充实。每日清晨,阳光刚刚洒落在大地上时,他便会亲自前往部队进行巡查工作;午后时分直至夜深人静的时候,则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图纸的绘制当中。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的他除了完成原有的任务之外,又增添了一项新的工作——仔细查阅从前线源源不断发回来的一封封电报。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
大约过了半个月左右,张凤祥再次下达命令,让阮重八率领的二团和聂裕华指挥的四团迅速开往前线,接替已经奋战多时的康志坚所带领的一团以及袁浩康的五团继续作战。此次行动,由了解前线的赵卫国担任前线总指挥一职,负责统筹全局,指挥战斗。
等待一团和五团归来以后,他们立即着手展开两项重要工作。其一,从六团和七团中抽调部分兵员来补充自身队伍,并迅速组织起磨合训练,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战斗力;其二,则是认真总结之前的战斗经验教训,深入总结这半个月的战斗经验,从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便更好的适应接下来的战斗。
时光荏苒,转眼间又过去了整整半个月。
在此期间,康志坚率领的一团与袁浩康指挥的五团顺利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并成功接替了赵卫国带领的三团和聂裕华统领的四团,奔赴前线继续与敌人周旋。此次负责前线指挥任务的乃是阮重八团长。
就这样,三江平原的前线战场上始终维持着三个团的兵力部署,与小鬼子巧妙地展开游击战、伏击战等多种形式的战斗。
而作为前线指挥官的人选,则由这五个步兵团的团长依次轮流担任。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安排,其目的非常明确——通过让每位团长都有机会指挥作战,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军事素养和领导才能,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更为艰巨的战斗局势。
随着时间悄然流逝,终于来到了十二月中旬。此时,前线指挥部突然发来一封紧急电报,电文中指出:由于近期天气急剧恶化,户外温度已经骤降至零下三十度左右,如此严寒的气候条件已不再适宜开展野外作战行动。
张凤祥紧紧地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