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廖主任的脸色好了不少,原先廖主任的脸色有些青灰,现在明显红润了不少。
看到有效,廖主任夫妻更加积极,想找杨露商量,看能不能增加次数。
杨露还得兼顾学习,一周顶多只能拿出一天时间,其他时间她还有别的事情要做。
不过听廖主任夫妻的话,杨露决定加多一些灵泉水。
亲戚同事都知道廖主任身体不好,可最近这两个月他们发现廖主任好像越过越好了。
廖主任脸上笑容都多了不少,面对同事们的打听,他也不藏私的把杨露给推荐了出来。
挺多人都对杨露的药膳挺感兴趣,只不过听到价格,立刻就打了退堂鼓。
一份二十块,这谁吃得起?
也就是廖主任夫妻工资高,家底比他们厚实,换了别人哪有这条件。
不过也有那舍得花钱的人家,钱就是个死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没个好身体,就是留再多钱也没命花。
经过这之后,杨露又多了几个客户。
杨露分配好时间,统一挑一天,上门给客户做药膳。
一直忙碌到学校放假,廖主任怕杨露要回家,提前问了她,得知她没打算回去,才松了口气。
当时还笑着说:“吃你做的药膳都吃习惯了,要断上两个月,还真不行。”
这话也就是客气。
廖主任的身体比之前要好了很多,就是现在断了药膳,只要好好保养,坚持吃药,不会再忽然犯病。
杨露手上现有的客户都算是一种隐形人脉,将来会源源不断介绍客户进来。
毕竟他们把药膳介绍出去,也相当於帮了别人一个忙。
杨露不需要出去找客户,靠着现有的客户的收入,足够她花销,另外还能存下不少。
放假没回去,杨露特地寄了写京市的特产给田素芝一家,顺便通了个电话,算是报个平安。
周禹给杨露寄过两次信,提了师父陈药头。
陈药头现在身体依旧硬朗,每天都要抽上一袋旱烟,过后骂人的声音还是那么中气十足。
陈药头靠在躺椅上抽旱烟,眼睛盯着药田里半个小时没挪坑的周禹,随手拿了一粒核桃,准确的朝周禹后脑壳砸了过去。
“什么东西……师父?”
周禹摸了摸脑袋,从地上捡起核桃,无语的看向陈药头。
“你蹲那下崽呢?半天也没见你挪窝,想什么心事呢。”
陈药头其实也看出来了,自打杨露那姑娘走之后,他徒弟一直是这么个状态,只不过最近更呆了一些而已。
周禹有些垂头丧气的过去,“就是想点事儿,您老人家就不能下手轻点。”
陈药头哼笑一声,没搭理他。
师徒俩在小平房门口阴凉地方坐着,过了许久,周禹才开口。
“我妈那边给我找了个工作,师父,你说我要去吗?”
陈药头意外看了周禹一眼,对於周禹这个徒弟,陈药头还是了解的,要不是心里早做了决定,不回来问他。
只是……
“先前你妈几次想让你去,你不是不搭理吗?”
周禹又不说话了。
说起周禹的家庭,也有些狗血。
父母早年是包办婚姻,生了周禹后,夫妻俩的关系还是一样的不好。
等到周禹长到七八岁,懂事的时候,夫妻俩离婚了。
亲妈改嫁,跟着新丈夫去了京市工作,周禹跟着亲爸,没两年又多了个后妈。
周禹打小就不爱在家呆着,经常在外面混,学不好好上。
陈药头也是在路边捡到周禹,后面才认得徒弟。
周禹的后妈是周父自己找的,又给生了两个儿子,他们一家人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显得周禹倒像个外人。
虽然周禹的后妈没苛待周禹,但到底没拿他当一家人看待,始终客客气气。
周禹感觉自己像个外人,更加不爱在家里呆,没事就跑师父陈药头这来。
这些年里,周禹的亲妈那头也常跟周禹联系,只不过没说要接他过去一起生活。
直到后面生了个女儿,才问开始对周禹嘘寒问暖,问他在江昌跟周父过得好不好。
直到周禹出来工作后,几次想让周禹去京市那边,甚至连工作都替他找好了。
周禹次次都拒绝的很干脆,但是这回周禹却迟疑了。
陈药头还能看不出来周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