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桌上两个玻璃杯,在阳光下虚眯着眼睛打量杯底。
不见异常后,他掉转头,去了厨房。
大理石台面上,扣放着两个透明玻璃杯。
杨卓琛的舌尖顶了顶嘴角,缓步上前时,从餐桌旁抽了两张卫生纸,把两个玻璃杯擦拭一遍后,将这两团卫生纸扔进了同一个物证袋。
早上七点。
纱帘被拉至沙发两侧,屋内格外亮堂。
穿着白色立领毛衣的男人,交叠着双腿,坐在沙发上,眼眸微垂,定定看着茶几上摆放的三个物证袋,搭在扶手上的指尖来回摩挲。
叮铃铃铃——!
耳边铃声乍响,杨卓琛脱离神游状态,看着来电显示,皱起眉头。
“司局。”
电话那头简洁干脆的说了两句话就挂掉了,杨卓琛面容凝滞,只思索了几秒,立刻站起身,将桌上三个物证袋揣进裤兜,快步来到玄关处,套上短款皮夹克。
换好鞋后,杨卓琛拿着钥匙就准备出门。
两道房门同时拉开,一左一右站在玄关处的人影,齐齐看向站在楼道中的黑衣男人。
黑衣男人看了眼叶冲,偏头时动作很慢,迎上杨卓琛的目光,唇角轻抿,“叶法医也跟我走吧,路上说。”
轿车停在单元门前,叶冲跟在杨卓琛后头上了汽车后座。
虽然是晴天,但地面却仍旧湿漉漉一片。
汽车疾驰而过,飞速转动的车胎压过路边水洼,零星水珠被轮胎上的细纹带上后车车窗。
车窗打开一道缝隙,飘渺绸带从车厢中飞出,汽车消失在原地,而那阵白烟刻舟求剑般停留在原地,又在微风中渐渐散尽。
“张河也有通知,案子需要在乐华区办,司局开完小会,专案组就要立刻启程前往乐华区分局。”
“现场情况怎么样?”叶冲看着后视镜里的董九孺,轻声询问。
董九孺收回视线,脚下给了油,两手捏着方向盘,顿了几秒后,如是答道:“案发地人流量很少,废弃铁厂,遮风避雨。”
“为什么媒体和报社已经到了?”杨卓琛掐灭烟头,从车窗扔出去,坐直身子,看向前座的董九孺。
“到了。”董九孺没正面回答,拐进分局大院后,杨卓琛发现分局院里每个人都严正以待。
直到他们迈上石阶,看清大厅里的情形后,杨卓琛心头涌上一股郁结之气。
人群推搡间,拿着话筒摄像机的记者围堵在大厅,甫一见到人来,就如同潮涌般,劈头盖脸的发问。
“请问什么时候才能见南湾区分局代表?”
“据说112案已经结案,那么为什么,112案会再次重现在津海市乐华区?”
“津海市民几乎都知道112案有五个案件,乐华区凌晨时的照片应该是第二个小案件,那么第一个案件是已经发生了吗?为什么公安局没有任何警示居民的公告发布?”
“112案真正的凶手一直被关押在精神病康覆医院吗?他没有逃脱的风险吗?两次作案方式一样,究竟是凶手重现,还是模仿犯作案?您能给个解释吗?”
“请南湾区分局正面回应。”
“请南湾区分局正面回应津海市民的疑问!”
……
三楼局长办公室。
司正擡起眉毛,看了眼挤满屋子的众人,轻轻晃了晃头,将桌上传真机传来的内容,反手推给杨卓琛后,两手在桌面交叉,沈声解释。
“12月3日,凌晨4点35分,乐华区西南方向废弃铁厂内,发现一具吊在高台上的女尸,其现场丶捆绑痕迹丶手法,完全覆制112的第二案,耶稣像。”
话落,静谧室内,唯馀杨卓琛翻阅手上临时文件的声音。
“案发地在上个月曾发生过一起命案,今早的报案人,也就是现场第一发现人,是那起命案受害人的母亲,她上过电视,在乐华区当地引起过不小的舆论纷争,这也是这个案子爆得厉害的原因。”
“津海没有人不知道112案,这照片一放出来,113案想兜也兜不住了。”
资料重新放在桌面,司正擡眸,看了眼杨卓琛后,视线一走一停,看过每个人的脸,严肃道:“专案组全体成员,加上叶冲丶张河丶董九孺,你们收拾收拾,去乐华区,找昝若对接案子,案子不破,你们也别回来了!”
“是!”
杨卓琛立定敬礼时,眼上冒出几缕血丝,高声应下后,收回在腿间的手指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