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家休息两天,陈光良也没有闲着。
他突然心血来潮,想把《骆驼祥子》这篇小说给写出来。 毕竟前世他看过老舍的原文,也看过张丰毅饰演的电影,对这个长篇小说算是很有印象。 所以,他购买了最便宜的木杆铅笔和白纸。 然后繁体字有不会写的,就利用旧报纸来查阅,慢一点不要紧。 克服种种困难后,但陈光良很快又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他的文笔,和这个时代的作家,相差得太远了;哪怕是白话文,也根本不上档次。 “看来是当不成文抄公了!” 还想着靠这个做第一桶金,但很快发现根本不现实。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文人,那真是个个大富豪。 鲁迅的月收入可以达到420元,可以住进沪市的拉摩斯公寓(后来叫北川公寓);徐志摩的薪水可以在沪市租赁小洋楼,雇佣司机和佣人,让陆小曼过着大小姐般的生活,虽然徐志摩自己是穿着一条烂裤子..... 想想就让人羡慕,一个大学教授就有240元的薪资,徐志摩在沪市三个大学当讲师呢! 最终。 陈光良只能选择尝试写出白话文大纲,即写出主要的剧情,以及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列好两条主线。 “就当是素材吧!” 哪怕前世的老舍写出这篇文章,也是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 再加上老舍因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这一切都为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材料来源。 ........ “王老板,安好” “怎么样,休息得如何?” 陈光良叫苦道:“王老板您不知道,我还在长身体,休息两天差点没饭吃了!” “哈哈”王承运笑道:“年轻人能吃能做,不错!” 讲了两句,王承运拿出一个号牌给陈光良。 又是一架六七成新的黄包车,很是不理想。 陈光良倒是也没有直接抱怨,但心中对王承运的评价更加确定。 “笑面虎” 王承运控制的‘王氏车行’,拥有一百二十多架黄包车,手底下有两百多个人力车夫。 这些车夫每天付给他高昂的租金,他也给大家一个吃饱饭的机会。 这似乎是没有问题! 但站在陈光良现在的角度来看,王承运有很多的‘小动作’,压榨着很多人。 首先,他会控制大家赚钱的力度,不希望大家有人自己购买黄包车; 其次,很多车夫是将自己的存款,放在王承运这里保管(棚户区和大通铺不安全),但是没有利息。 最后,王承运喜欢让车夫白干活,白做事。 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血淋淋,这句话真是一点没错。 从王承运的身上,陈光良也是学到了一些。 当然。 摆在陈光良眼前的困难,正是王承运的‘狡猾’。 原本他的计划是,一个月存八九元钱,三个月能拥有购买新黄包车‘招股入伙’的资格。 但如今看来,陈光良一个月能存下六七元钱,已经是很不错了。 这还是大家不知道他每天跑多少钱,否则王承运一定还会下绊子的,继续增加他休息的日子。 四五个月时间获得‘第一桶金’,陈光良有些不甘心的。 ....... 时间进入5月份后,人力车夫们的日子逐渐开始难熬起来。 近乎赤脚(草鞋很容易磨烂)的跑在马路上,一天下来脚板都能磨出泡;还有出汗太多,也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浑身的汗味,也是遭人嫌弃,甚至是出言讥讽。 陈光良每天还是坚持能多跑就多跑,一时间在圈子里也是‘小有名气’。 不过在跑车的时候,陈光良总是留意顾客是否是知识分子,旁敲侧击是否出刊过文章。 他希望自己的‘资料’,还是能为他带来一些额外收获。 这一天。 天妃宫桥附近。 一名叫做何向东的年轻车夫,见陈光良放下黄包车,立即问道:“阿良,你这一天不要命的跑,赚了不少吧?” 陈光良见围过来的车夫,不少都是熟人,便笑道:“你有见过那个黄包车夫赚到钱的?” 众人笑出声来。 虽然笑得没心没肺,但这句话却是真实的不得了。 何向东说道:“那可未必,我听说前两年‘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