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城主的位置稍加稳固之后,沈漫便开始着手对边城府的一系列旧政策进行改革。
她每日穿梭于大街小巷,深入市井坊间,与百姓们交谈,实地勘察农田市集,将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都摸得透彻。
一番调研后,沈漫深知,若想让边城府真正焕发生机,必须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
这日清晨,阳光洒在府衙的青砖上,沈漫端坐于大堂之上,目光澄澈,心中已然勾勒出改革的蓝图。
她深知,万事开头难,而赋税改革,便是这场变革的关键一步。
沈漫召集了城中的财政官员,详细核算着边城府的每一笔收支。
在昏暗的库房里,她翻阅着堆积如山的账本,指尖沾染着厚厚的灰尘。经过数日夜的努力,她终于摸清了财政的脉络。
随后,她当机立断地下令,废除了诸多不合理的苛捐杂税,把沉重的田赋降低了三分之一,对商税也做了合理的调整。
消息传出后,百姓们起初都不敢相信。
而此时正值七月份,正是夏粮入库的时节。他们半信半疑地将只有原来三分之一的税粮送到官府,令人惊喜的是,竟然真的顺利过关了。
于是街头巷尾如同炸锅一般,百姓们议论纷纷。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出笑容,他拍着自家的粮囤说:“丁城主真是咱们的大恩人呐,这下日子可有盼头了!”
另外,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灾荒,沈漫还亲自选址,在城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别设立了义仓。
她不顾烈日炎炎,奔波于各处,监督义仓的建造进度。
义仓建成后,她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定期从府库中调拨粮食充实储备。
同时,她还在城中张贴告示,鼓励富商和百姓捐赠余粮,并给予捐赠者一定的荣誉和奖励。
很快,义仓里便堆满了粮食,为边城府的百姓筑牢了一道抵御天灾人祸的坚实防线。
解决了赋税和民生保障问题之后,沈漫又将目光投向了城中的治安。
夜幕下的边城府,时常有恶霸和流氓横行,百姓们苦不堪言。
沈漫从军队中挑选出一批精锐士兵,与城中的衙役组成联合治安队。
她亲自为治安队制定巡逻路线和任务安排,日夜监督他们的工作。
一日,沈漫接到百姓举报,城中有名恶霸强占民田。她当即带领治安队前往恶霸府邸,将其一举擒获。
在昏暗的审讯室里,沈漫目光如炬,面对恶霸的狡辩,她一一拿出犯罪证据。最终,恶霸被当众问斩。
消息传开,百姓们奔走相告,夜晚的街道上,渐渐有了欢声笑语,人们再也不用担惊受怕。
而在农业方面,沈漫凭借前世的记忆,派人前往南方沿海,寻找更加高产的水稻和耐旱的红薯、玉米等农作物品种。另外,为了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沈漫还宣布新开垦的土地三年内免征赋税,并且提供农具和种子的补贴。
同时,她还组织城中的工匠,根据新的种植需求,改进了犁、耙等农具。
渐渐地,城外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百姓们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在商业上,沈漫放宽了市场管制,取消了诸多限制商人经营的繁琐条例。
她允许商人自由出入边城府进行贸易,降低了商税的征收标准,还在城中最繁华的地段设立了专门的交易场所,安排官吏负责管理,确保交易公平公正。
为了吸引更多的商人前来,她还为远道而来的商人提供经济实惠的住宿和仓储服务。
很快,边城府的市场热闹起来,各地的商人纷纷前来,带来了丰富的物资和先进的商业理念。
沈漫深知,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根本。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拿出府库中的积蓄,在城中兴办了多所学堂。她亲自前往各地聘请有学问、品德高尚的先生前来授课。
在女学的开学典礼上,沈漫看着台下羞涩又充满期待的女孩们,鼓励道:“知识不分男女,你们都有追求学问的权利。”
在她的努力下,边城府的孩子们,无论男女,都能走进学堂,接受知识的熏陶。
随着这一系列新政令的推行,边城府的局面逐渐稳定下来,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城中一片繁荣景象,街道上熙熙攘攘,店铺林立,欢声笑语不断。
百姓们对沈漫感恩戴德,纷纷称赞她是边城府的大救星。
见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