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在他这里,没有人会比国事还重要。
几日后朝堂。
蒙骜收兵归秦的战报送到咸阳,统共攻取十三城,秦政以督察新占之地的名义尽数封给吕不韦。
事后,为避免他有疑,秦政还与他事后谈话,言明上次那两问发问时自己确实不知情,让他名誉受损,实属有歉意,特意与其致歉。
吕不韦显然是将信将疑,事后让人去查封地有无异样,却并无结果。
又不好却了秦政的一份心意,新占地面积不小,吕不韦自是欣然接受。
之后,秦政在朝堂上提了李斯之构想,朝堂众臣议论过后,并无大的错处,遂决定采用。
同年,吕不韦决议督造兵器,下令延续秦国一贯先例,凡铸兵器者,必须在经手兵器之上刻上己身名姓,如若后续兵器有任何问题,按照其上名姓追责。
与此同时,又规范化每年各季各时段应种植的作物,专设部门监督管理。
对于他出身的商道,吕不韦更是没有落下,主张在不耽误秦国农业发展的同时,适当促成商业发展。
在他的极力推动下,秦国免去了商业税,并开放了多条商道。
一时秦国军工产物质量与技术大大提升,农产发展亦是并驾齐驱之势,商业亦在他的推动下,不再被高居咸阳城的统治阶级极为排斥。
渐渐地,人们开始遗忘他的风流韵事,反而记住的是他的功劳。
但相应地,* 秦政与他的矛盾愈演愈烈。
反观秦政东出的计策,此计屡屡被嬴政极力劝阻,言明至少等一年时间。
因考虑到各国联合攻秦的可能,秦政决定,先行采用李斯离间他国的计策。
之后一年间,秦政挑起战争的计策暂且搁置,秦国除去花重金贿各国权臣,并无大的动作。
此年十月。
秦国边陲,秦国与韩国相邻之地。
新攻占的领地,正逢秋日丰收之际。
一阵稍显怪异的风刮过,田地间劳作者恰好抬头,一小虫从他脸旁略走。
而后,两只,三只,无数只……
田间人脸色皆变,面露惶恐之色。
自秦东部,有大片蝗虫袭来,蝗灾起。
蝗灾形势严峻,各地少粮,饿殍众多,迅速牵引出另种灾害。
同样在新占之地,一小城中,部分人被关在狭小的屋子中,周边人恐其如鬼怪,人人带着遮蔽口鼻的面纱。
此地,瘟疫起。
而瘟疫之势,虽已向周边蔓延,可疫病出的消息,却迟迟传不出此地。
数日后,咸阳城外,有人纵马疾驰而来,其上人面容憔悴,形容枯槁,像是几日未进米粮。
到了城边,其从马上跌落,有侍卫扶起,只听他如死而复生,拼尽了最后一口气,喊道:“草民状告当今相邦,隐瞒秦东瘟疫,欺上瞒下,其罪,当诛!”
第037章 问罪
随着这惊天的消息传来, 咸阳城中顿时乱作一团。
报信之人被安排在城郊,为避免他身上也沾染了疫病,秦政命了医师前去诊断, 周边不许人靠近,凡是与此人接触过的,也全都暂时控制了起来。
那人奄奄一息, 众多医师抢治,才终于给他留下一条命来。
待从他嘴里知道了具体,秦政紧急召集众臣, 组织了一次朝会。
近来蝗灾四起,秦国境内人心惶惶,朝堂众臣忙作一团,各地的上书堆积, 忙着安抚各地民众都耗去了大量精力。
秦政近日少有休憩,今日更是直至天明都埋在竹简堆里, 听闻有人来报, 说是众臣都到了大殿,落下最后一字, 立即就起身前去。
起得太急, 他眼前忽而黑了一下。
来传信的侍从想上来扶他,秦政却抬手制止,撑在案上缓了一会, 而后道:“走吧。”
待去到那边,堂上一片沉寂。
接连的天灾,民间人心惶惶, 如今又有人不远千里赴咸阳来控诉当今相邦,此次朝会怕是得起风云。
秦政的到来, 是这场风云起的前兆。
他在高位坐下,先未开口,而是就这样看着其下臣。
他越是这样沉默,其下人就越是不安。
此次被状诉的吕不韦感受到那似有若无的目光,都未敢抬头,他虽有应对之法,却也受不了秦政这攻心一般的沉默。
秦政的性子,他是越来越琢磨不透了。
秦政不说话,在其后听政的华阳太后也不开口。
她虽仍在听政,但随着秦政的长大,他身后又有秦宗室和一众老臣,赵姬退居雍城,虽没有明确表态,但秦政是她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