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通听张锦提起过元弘毅,知道他和元盛是堂兄弟,但是因为矛盾,两家断亲了,他的证言更让人信服。
“你如何确定元盛用了那两首诗?”元弘毅恭敬地说:“大人,有学子问过元盛的诗赋先生赵信然,赵先生亲口承认了,当时我就在场。”“好!”张治通这才放心一些,事到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祝晨曦,王福春等人已经找到了京都客栈先住下。祝晨曦知道自已的夫君已经做好了准备,但看到京都百姓对他的攻击,还是难免有些担心。涂海已经带着赵信然,创作诗作时的草稿,范志远,刘鸿飞等证人赶到京城住下。刘鸿飞一路上挺忐忑的,他知道元盛的案子闹大了,皇帝陛下要审理,真是万万没想到的。范志远则更觉元盛深谋远虑,当时元盛一定是察觉到张锦要害他,所以他才在一出试院考场时,就对山长和先生们说出,他用了赵信然为他准备的两首诗。而之后,元盛在吃饭时,当着他和刘鸿飞的面,将自已在第三场考试时做出的诗当众读出来,估计已经想到了让他们作证。包括事情爆发之后,元盛并没有让他们大力宣扬,只是让他们在几人面前说出自已的诗作,一方面这些人可以成为证人,一方面又不会被对手察觉。陈留郡学子杜子俊和于阳硕就是这样被涂海请来作证的。张锦背后之人将元盛当成猎物,殊不知已经掉进了元盛的陷阱!这次乡试的考官有两位三品大员,对手一定不止针对元盛,还针对这两位三品大员,可见元盛的敌人有多强大!面对这样的敌人,元盛竟然丝毫不慌,反而已经针对敌人的陷害,提前布好了局。范志远心中激动,亏他之前还想和元盛比,就元盛喜怒不形于色的表情,运筹帷幄之中的脑子,自已就差得有些远。也许自已四十岁后,会用有这样的能力,但现在,区区一个二十岁举人,他是做不到的!范志远由衷佩服!第二天一早,元盛与方和玉一早起来,先进宫去拜见皇帝陛下,这是赵晋要求的。元盛发明元氏犁,有功于百姓,赵晋如果不在公审前见他一面,将他称为功臣就太流于表面。与此同时,朝堂上。赵晋吩咐道:“元盛科举舞弊案今日就在御街审理,张爱卿林爱卿,朕命你二人为主考官。”“是,陛下,我二人一定将此事审理的清清楚楚。”张治通率先答道。下朝后,赵晋便召见了方和玉和元盛。元盛已经是举人,他与方和玉一样,向赵晋行礼,并未下跪。赵晋打量着眼前的少年人,身姿挺拔,面容俊朗,剑眉斜飞入鬓,双眸温和淡定,简直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长得真俊啊!面对生死大案,还能如此淡定,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 如果元盛没有站在晋冀党,站在湖党,他倒是很愿意栽培他,毕竟湖党势弱。但元盛偏偏站在晋冀党。赵晋没有说话,静静看着元盛,这孩子真是养眼。赵晋本就爱惜元盛的才华,想着等这件事的风波过去,将元盛调入工部,从九品小官做起,为大乾发光发热。如今他看到元盛的颜值,又有了新计划。他的瑞嘉长公主,倒是缺一名驸马。作为长公主,赵晋对这个女儿格外疼爱,甚至让她骑过自已的脖子。长公主喜欢美男子,元盛的才华品貌倒是配得上他的长公主,又出身低微,不会让他的公主受气。赵晋问道:“元盛,可否婚配?”元盛脑袋死机了一秒,很快反应过来,答道:“陛下,微臣已经娶妻。”赵晋笑了,元盛是个没福气的人。他又说道:“朕见到那元氏犁,便知道发明这一定是一位聪慧之人,今日一见,果真如此,你是大乾的功臣,如果不是科举舞弊案闹得太大,民心沸腾,朕也不会让你进京。”“微臣惶恐,作为陛下子民,理应为陛下分忧,舞弊抄袭一事,纯属子虚乌有,清者自清,微臣相信陛下一定会还臣清白。”元盛恭敬地说。赵晋道:“此案我已经交给林承允和张治通两位大人审理,两位大人都是大乾的肱骨之臣,断案公允,一定会还你清白。”“谢陛下。”元盛再次行礼。如果他不了解赵晋的为人,还真以为他看重自已呢,虽说此事的幕后黑手是湖党,但没有赵晋的默许,事情又如何能发展这么快呢?赵晋道:“你二人就陪我一起去御街吧。”“是,陛下。”赵晋坐在巍峨的龙辇上,龙辇由金丝楠木打造,车身宽大且庄重,周身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