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中鸟》
【果然不出刘彻所料,两人的感情在这件事情上之后越来越好,卫青也不断地充实着自己,按理来说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卫青半夜醒来总是感觉现在的生活有些空虚。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
刘彻忍了这么久,终於打算主动出击攻打匈奴。
在得知这个消息的之后,卫青主动请命,但刘彻并不同意,毕竟战场刀剑无眼,对方又是向来凶猛残暴的匈奴。
卫青理解刘彻的担心,毕竟打仗确实危险,都是用命搏出的功绩,但他却不想放弃这个机会,毕竟这是他从幼时就有的理想。
如果说最初这个目标的设立是为了报刘彻的救命之恩,但这么多年过去,早已经成为了他奋斗的目标。
或许不上战场,在刘彻的庇护下他也能有所成就,但他还是想在战场上一展所学,哪怕最终马革裹尸。
於是卫青很坚定的告诉刘彻:“他是翺翔於天际的雄鹰,理应独自直面风雨,而不是只能生活在笼中的小鸟,依附他人而活。”
刘彻听后久久不语,想起两人初见时的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最终同意了卫青的请求,由此,一位横扫匈奴的军神出世,拉开了强汉的序幕。
刘彻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丶河北蔚县一带),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
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这一战开始的气势汹汹,但结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其中卫青首征,果敢冷静,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首虏700人,取得胜利,被封为关内侯。
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
不过虽然这一战的结果在我们看来不怎么样,比不上后来卫青和霍去病创造的一系列奇迹,但龙城之战是自汉初以来对战匈奴的首次胜利,让所有汉朝人知道匈奴也是可以被战胜的,为以后汉朝的进一步反击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础。
所以龙城之战在精神上还是很重要的。】
刘彻深情款款的看向自己的大将军,感叹道:“当时龙城一战,其他三路大军的失败让主和派占了上风,朕当时虽然坚决主战,但内心其实也没什么底,幸好有仲卿在,不然现在估计又是另一种局面了。”
面对刘彻的夸赞,卫青很是谦虚道:“多亏陛下信任微臣,选贤又不论出身,不然臣只是一个骑奴,怎么也不可能获得如今的成就。”
“如果说朕是伯乐,那么仲卿就是千里马,两者缺一不可,你就不用妄自菲薄了。”刘彻看着卫青谦虚谨慎的样子,有些无奈。
刘彻向来是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性子,对他来说,卫青是他发觉培养出的人才,在他看来卫青这般谦虚谨慎的性子显得两人有些生分。
不过也就看起来生分,他知道两人感情好就行。
这边刘彻为卫青的谦虚谨慎感到甜蜜又苦恼,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同样都是他培养出的将才,霍去病却骄傲而张扬,与卫青截然不同。
汉武朝的大臣们看着两人的互动,心里有些酸,特别是同样获得刘彻赏识,这才能从一介小商人之子成为了现在的桑弘羊。
【龙城之战结束,卫青初露锋芒,此后七战七捷,战无不胜,成为了大汉武将中最耀眼的存在,也就是霍去病能和他相比。
只是可惜的是,霍去病英年早逝,去世时才二十四岁。】
刘彻腾地站起来。
二十四岁,才二十四岁,霍去病现在才多大?
他刚知道他未来是能与卫青比肩的大将,结果却当头一棒告诉他霍去病只活了二十四岁。
不光刘彻对这个结果感到难以置信,一旁哪怕是讲到自己和刘彻的相处都处之泰然的卫青,再也没法做下去了。
第一次他在没有询问刘彻的情况下吩咐寺人去寻太医。
寺人听了这话,站在原地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听大将军的话。
刘彻也起身走到霍去病身前,担忧地看着他。
结果却发现刚刚被吩咐去找太医的寺人还傻楞楞的站在那里。
虽说知道他们这样是因为他们只听从他的话,但放在平时会让他得意於自己御下手段高超的表现,在他现在为霍去病担心的时候却让他有些生气於他们看不懂脸色。
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