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您路上多保重。”郑长忆走上前,轻轻扶住郑父的胳膊,声音温和而恭敬,“这些财物虽不重,但都是孩儿的一点心意,希望能让您在青州的日子更加舒心。”
郑父在仆人的陪同下缓缓走出,他努力想要在这众人面前扮演一位慈爱的父亲角色,嘴角勾起一抹生硬的笑容,但那笑容显然与他眼中的冷漠格格不入,显得异常蹩脚。他故作亲昵地拍了拍郑长忆的肩膀,声音中带着几分不自然的温柔:“长忆啊,你长大了,为父很高兴。这些财物,你留着自己用,别委屈了自己。”
郑长忆闻言,嘴角微微抽动,他宁愿给多,不敢给少,谁知道自己的父母手头没钱会做出什么事。
但他很快恢复了那抹淡然的微笑,仿佛根本没有察觉到郑父的虚伪。他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平和而坚定:“父亲言重了,孩儿自有分寸。这些财物,您还是带着吧。日后我也会按照从前的数目往家里送银票,您放心。我已经派了家丁护送您,务必保证您的安全。”
郑长忆则站在原地,目送着马车远去。他心中并无波澜,只是默默地告诉自己:只要在这场戏中不被人说不孝,便足够了。
郑父掀开车帘回首看站在偌大的府门前的郑长忆,来了好几日,他终于发现自己儿子身形单薄,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和来时看到的京城里那些富态的公子大相径庭。
可是马车轮滚滚,追着晨光远去,不会回头。
清晨的寒风中,郑长忆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喷嚏,那瞬间的凉意仿佛穿透了衣物,直达心底。他揉了揉鼻子,感觉可能是父亲在骂自己。
金环拿了披风给郑长忆披上:“公子,冬日清晨,霜寒露重,您身子骨弱,可别在门口久站了,免得受了风寒。”
郑长忆点点头回府,金环走上前,轻声询问道:“公子,今日可有要事需前往少府寺处理?”
郑长忆闷闷的嗯了一声,突然想起李源之前说他要还是这个样子只能活到三十五了,得调调作息,他恍然,自己现在这个身体状况,就算没人故意害自己,也活不了太久。
这辈子,他真的不想死那么早。
“先吃点早饭吧,就弄些清粥小菜,清淡些,养养胃。”郑长忆对一旁的金环吩咐道。金环闻言,立刻应声而去,不久便端来了热气腾腾的早餐。郑长忆细细品尝着,清粥的温润与小菜的清爽让他的身体逐渐回暖,仿佛连带着精神也一并恢复了些许。
餐后,郑长忆感觉身上多了几分精气神和力气,他决定前往少府寺处理公务。坐上马车,随着车轮缓缓滚动,他的心也渐渐沉静下来,开始思考起今日的工作安排。
到达少府寺后,郑长忆先是巡视了一圈,确认昨日安排的工作都已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心中稍感宽慰。随后,他步入书房,泡上一壶好茶,准备利用这段时间整理思绪。茶香袅袅中,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昨日看到的那本账目,那些账目中的疑点与不平衡如同迷雾般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难以释怀。
“金环,把少府寺的官员表拿来,我要再看看。”郑长忆沉声吩咐道,眉头紧锁,显然是对那账目之事颇为上心。金环应声而去,很快便将官员表递到了他的手中。郑长忆接过表册,逐一翻阅,仔细比对每一位官员的信息,试图从中找出蛛丝马迹。然而,无论他如何细看,都未发现任何异常之处,更别提有谁可能与自家结下仇怨了。
这不禁让他陷入了更深的困惑之中,他仰头瘫在太师椅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闭目沉思,眉头紧蹙,显得格外疲惫与焦虑。就在这时,一阵轻轻的脚步声打破了书房的宁静,郑长忆以为是金环前来询问,便随口说道:“不喝茶了,头痛得很。”
然而,那人的回应却带着一丝笑意,声音温和而熟悉:“好,那便不喝了,大人您要多注意休息。”
这突如其来的声音让郑长忆猛地睁开眼,目光中瞬间充满了惊喜与不可置信。他猛地坐直身子,望向声音的来源,只见宋恕正笑吟吟地站在他的面前,手里还拿着一块已经掰去一半的茶饼。
“宋恕!你回来了!”
宋恕笑着点了点头,将手中的茶饼晃了晃,调侃道:“大人趁我不在,还偷喝我的茶饼呢。”郑长忆闻言,也忍不住笑了,他摇了摇头,说道:“在奉山尝过一次这好茶,就难以忘怀了。宋少主,你大方一点嘛。”
宋恕哈哈一笑,从身后拿出了两块精心包装好的茶饼,递到郑长忆面前,乐呵呵地说道:“大人您这是折煞我了,您给的礼金,把奉山一年的茶都包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