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被夺取大半,双方进行了激烈的巷战。
奉天守军三万余、协助守城的青壮民夫一万多,战死近两万。
弹药耗尽,粮食短缺,援军却迟迟不见踪影,万般无奈之下,奉天将军下令投降后,饮弹自尽。
东瀛攻下奉天后,立刻组织兵力南下,冲向在平原上游荡的奉天援军们。
东瀛的想法是尽可能杀伤清国士兵,削弱继续南下面临的阻力。
但它们跑不过,跑不过清国士兵。
它们刚一掉头向西南,城外数万清军立刻撒丫子跑,除了少数倒霉蛋,剩下的逃进了锦州。
不过,清军逃跑时依旧没有焚毁物资的习惯,留下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帐篷药材等物资。
让后勤已经接近崩溃的东瀛人好好的回了口血。
,!
“辽东已经尽在东瀛掌控,这真是一个好消息啊!”
陆奥脸上少见的露出笑容。
其实一个月前他还是挺爱笑的,后来就不爱了。
“外相,如果此时和清国和谈,我们能争取到什么条件?”
山县勉强的笑了笑。
极限动员仅一个月,兵力是出来了,但各种问题也凸显了。
物价上涨,粮食等基本物资供应短缺,大量农民和小商人破产……
再打下去,不知道得多长时间、多少金钱才能恢复回来。
“当前我们在战场上占据主动权,争取一个有利条件还是不难的。”
“但闵军还未失败,不给予闵军重大打击,怕和谈很难进行下去。”
陆奥犹豫了一下。
战场情况虽然重新好转,但依旧是逮着北洋或者其他系揍。
闵军正好相反,在鲁地逮着它们揍,损失不小。
如果不是撤离代表着战役失败,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东瀛早就把人撤回来了。
没有战果还要浪费运力、物资,东瀛已经不想打了。
但为了信心,为了舆论,为了债券能卖出去,东瀛不能退。
“停战的关键在于闵军嘛……”
山县无奈的揉了揉太阳穴,有些头疼。
闵军不像北洋,在北方,也不像其他清军,把兵往辽东派。
他们最多就派兵进入了鲁地,但一次就派了十多万(11.5万)。
东瀛需要维持辽东战场,保护手中的战利品,并且沿着大陆进一步南下威胁京师,逼迫清国投降。
在这个大背景下,东瀛不仅没有足够的士兵去鲁地和闵军决战。
即便有士兵,他们也没有能力跨海维持两个十万人级兵团的后勤能力。
而且那么多运输船,东瀛海军也没能力时时刻刻都盯着。
鲁地都如此,更别提再往南了。
所以,东瀛人才对闵军多加忍让,不提能不能打得过,光打就打不了。
而且东瀛陆军好玩还打不过……
“能否将闵军首领拉进谈判中来?”
伊藤正在喝茶,抿了一口后,眼睛一转。
陆奥摇了摇头:
“上次停战谈判邀请了他,但是他拒绝了。”
陆奥也能理解,汤潇逸都把天皇连他儿子一起干死了,怎么敢来东瀛参加谈判?
“那么,能否争取他?”
伊藤换了个思路,
“清国毕竟是旗人占据权利,旗汉矛盾颇为严重,闵系兵强马壮,有钱有粮,却只是一个知府,他会没有别的想法吗?”
“如果我们能支持他造清国的反……”
山县来了兴趣:
“说的没错,甚至不用真的拉拢他,只需要和他建立联系,然后把消息传出去。”
“即便明眼人能看出其中的问题,清国朝廷也不敢保证有没有问题,他们是少数,不敢赌的!”
听完这些,外相马上想起了一件事:
“外交部得知,闵军登陆鲁地的当天,就枪毙了一个知州、一个将军。”
“因为这件事,鲁地的闵军和鲁地巡抚、地方军的关系变得非常差,双方经常爆发冲突。”
“听说闵军的粮食需要靠淮军接济一部分,淮地负责一部分,而鲁地并不配合调动粮食。”
“也许我们能以此为突破口?”
陆奥说完,几人都点了点头。
见状,陆奥不由得有些好奇,为什么打赢了还想着和谈,这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