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小时后,凌晨五点,舰队已经绕过琉球西部岛群,靠近了那霸港。
漆黑的夜为什么能找到路?因为那霸港有灯塔呀!
“太嚣张了。实在是太嚣张了!开战四天了,竟然还亮着灯塔!”
“简直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汤潇逸看着灯塔上的火光,看着港口内的点点灯火,再看着自己。
这一晚上,为了避免暴露,全舰队实施灯火管制,除了信号灯,其他地方要么捂得严严实实的,要么漆黑一片。
“大人,根据战前收集的情报,炮台大致分布在这三个地方,但我们没有炮台的具体信息。”
其实有也没用,因为天黑,无法直接瞄准,也找不到足够的参照物,前面几轮注定是盲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反而会提醒炮台守军自己来了。
“我建议让海军陆战队先划小船上岸,这个点人少,悄悄控制码头,或者最少控制几个泊位后,运输船能直接靠岸。”
李和的建议得到了汤潇逸的赞同,不过他还是问了问:
“为了登陆,我们在运输船上准备了不少小船,要不要让陆军一起划船上去?”
“就陆战队的几十人,万一被发现了,兵力有些薄弱。”
李和连连摇头:
“小船是抢滩登陆用的,动静不小,伤亡也大,如果陆战队失败,再抢滩登陆也不迟。”
双方的不同在于,陆战队是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在大海上划船是个技术活,特别是一条船上有七八个人。
如何分配重心、安排划桨,怎么才能最省力最小声的靠近目标,都是需要技术和默契的。
陆军,顶多只在河里划过船,简单训练后,顶多能做到不会跑偏,尽量不翻。
福安号放出了四条小船,一条八人,三十二名陆战队员,带着两挺机枪。
这些人平时在船上,没事的时候也充当水手。
福靖放下了两条小船,一条十人,带着一门47毫米轻炮。
总计四十二名陆战队员,划着小船,带着两挺机枪,悄无声息的向岸边划去。
机枪是马克沁水冷重机枪,11.43毫米口径,本来是安装在船上作为自卫武器使用。
但也能拆下来,配上三脚架,给陆战队用,47毫米轻炮也同样如此。
汤潇逸坐在司令塔内,看着钟表。
李和和刘庆森在外面,趴在护栏上,吹着冷风,一人一个望远镜,希望能看到些东西。
五点三十分,突然,岸边出现一个红色亮点。
“是信号,他们成功了!可以让运输船进去了。”李和激动的看着那个刺眼的亮点。
这三十分钟,过去的真是煎熬。
“上吧,你来安排。”汤潇逸坐在司令塔里,也听到了李和的声音,对刘庆森说道。
“新业离得最近,二标老兵也不少,让新业去。”刘庆森看向李和。
很快,舰队中部的运输船脱离队伍,右转开始缓慢的进入航线。
靠近岸边,不熟悉航线非常危险,好在新业等邮轮每年还是要来几次。
加上陆战队派了小船来引导,新业有惊无险的进去了。
正值盛夏,仅仅二十八分钟过去,五点五十八分,天已经大亮。
虽然太阳还没出来,但已经不影响看东西了。
原本处于黑暗掩护之中的闵舰队也暴露了出来。
“炮击!东南方向三千五百米,悬崖之上!”
了望塔上,盯着望远镜一动不动的士兵突然发现了一处浓烟。
经验丰富的他立刻判断这是炮击。
轰!
十秒左右之后,炮击声才姗姗来迟。
又过了一会儿。
呜~
一个黑影划破天空,落入海中。
boom!
是的,炮弹比炮声来的更慢。
东瀛购买了许多岸防炮,但都用在了本土防御工事上,例如购买的280毫米岸防榴弹炮,就被布置在濑户内海沿岸等重要地区。
而琉球,东瀛一直觉得琉球并没有受到威胁,所以岸防炮也不过是淘汰的武器。
甚至于原本的巡逻舰队,因为抽调去补充联合舰队成立后出现的海防空缺,抽调去与那国岛做出假象,已经缺失了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