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的民生七解每一解都并非空谈,而是可以落到实处的,无人不服。
甚至还有考生觉得,如果不是他太年轻,且会试名次只得了个十一名,估计就不是探花了,状元或者榜眼都有可能。
十六岁的探花郎,殿试结果一出,吴择明名扬九州,风头一时无两,连顾北尘都被盖过去了。
吴择明中了探花,不但礼部尚书面上有光,尚书府门庭若市,连东宫也成了话题的中心。
毕竟,吴择明自十岁起就成了东宫的伴读,能有今日的成就,东宫功不可没。
到了这时,有心人才发现,东宫储君如今虽然已经十四岁了,却还从未正式入过朝堂,在百官面前亮过相!
细思之下,他们发现太子殿下除了六年前拿着一朵花爬太极殿的台阶之时,与百官打过照面之外,再就只是在皇城里的一间普通茶馆出现过一次,之后就只出现在陛下的口中,只知道陛下时常夸他至纯至孝,他们大部分人却连储君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极有可能相见却不相识。
这样一想,倒是又给东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殿试名次定了之后,就该轮到给三甲进士授官了。
吴择明不但是探花郎,还是礼部尚书的嫡长子,圣眷正浓,入翰林院是板上钉钉之事,然而最后陛下给他授予的官职却让所有人都惊讶。
幽州北平郡郡守。
翰林院编修只是正七品的官职,且更偏向于荣誉职位,一郡之首却是正四品,有实权。
自大渊立国以来,从来没有今科进士直接被授予郡守一职的先例,这显然是不符合规矩的。
从翰林院编修到北平郡郡守,正七品到正四品,这都不是三连升,而是直接六连升了。
若是别的郡,哪怕他是礼部尚书嫡子,是东宫伴读,哪怕圣眷再浓,都会被言官和御史的唾沫星子淹死,但是幽州北平郡那个地方——
授官的旨意下达之后,文武百官也不知道是该对父子两说‘恭喜’,还是说‘保重’。
幽州北平郡乃是北疆的最后一道防线,直面北蛮。且不提那里恶劣的气候环境,若是北疆边防失守,北平郡首当其冲。
此前历任北平郡守,都是军伍出身,经历过战场厮杀的,像吴择明这种从小在温柔乡里长大的贵公子,去了北平郡岂不是小白兔掉入了狼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