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是行王道,讲究以德服人。
蒯越出色的演技,加之献上这道“妙策”,自是有些打动老刘。
然老刘仍留个心眼,并未全然相信,故而征询梁翰之意。
“孔明,你以为,这蒯越归降,几分真心?”
梁翰不急于回答,趁机考校一下自己这位学生。
“蒯越所言那些冠冕堂皇、大义凛然之辞,亮以为,无须在意。”
“江陵城陷后,蒯氏一族,多数人未及出逃,尽落主公之手。”
“蒯越若为保全家族,被迫背弃刘琮,倒戈相向主公,亮以为,倒也说得通。”
诸葛亮此时尚未洞察其中埋伏的地雷。
“选了如此合情合理之人,前来诈降主公。”
“那位江东美周郎,确是煞费苦心。”
梁翰冷冷一笑,言语神情间,讽意尽显。
刘备心头一震,连忙问道:“那依文舟之见,这蒯越与朱治一般,皆是周瑜所派,前来诈降的了?”
梁翰不再拐弯抹角,直言不讳道:
“不错,蒯越确是诈降。”
“他奉周瑜之命,前来向主公进献铁索连舟之计!”
老刘眼神迷茫,满心困惑。
梁翰断定蒯越是诈降,老刘秉承对梁翰言听计从之原则,自是相信其判断。
然老刘不明的是,周瑜为何要让蒯越献上这铁索连舟之计?
五日后。
长江南岸,江东水营之处。
周瑜负手卓立于江滩之上,其目光冷冽如霜,遥望着北岸之景。
此时天高云淡,碧空如洗,对岸之景,尽收眼底。
但见他清晰可辨,十余座如城堡般巍峨之巨舰,已然矗立于北岸水营之内。
“公瑾,那蒯越诈降之计已然成功矣。”
“刘备那大耳贼,果不出所料,中了我等之计,将其战船尽皆锁连一处矣!”
拄杖而立的黄盖,满面红光,兴奋地指着北岸言道。
周瑜闻言,冷笑不语,眉宇间尽显运筹帷幄之自信神色。
黄盖则将拐杖掷于一旁,慨然拱手道:
“公瑾,吾观之,不需几日,那刘大耳必将所有战船尽数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