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强大的算力。¢幻·想\姬/ \已.发+布_罪?歆/璋.截¨”
钱森走到一旁的控制台前,按下几个按钮,全息投影中的地球模型放大,显示出大气层的不同层次。
”大气层并非均质的。不同高度、不同地理位置的大气密度、温度、气流都有很大差异。”
他指向模型中的特定区域:”我们的系统会实时分析全球大气数据,为导弹规划最优的”跳跃点”。”
“在这些精心选择的区域,导弹可以利用大气动力学效应获得最大的轨迹调整效果,同时最小化热负荷和能量消耗。”
方宇补充道:”本质上,这就像一位顶级冲浪选手,懂得如何利用每一道波浪获得最大的推力。”
“我们的导弹”乘风破浪”,利用大气层这个巨大的”海洋”来增强自身性能。”
陈大将始终注视着全息投影,他的表情逐渐从困惑变为惊叹。
”两种技术结合起来……这意味着……”
”意味着一种几乎无法拦截的打击能力,”
方宇严肃地说。
”超高音速意味着敌方从探测到导弹到导弹抵达目标之间的时间极其短暂——可能只有几分钟甚至更少。/咸.鱼+看*书- ~追+罪-薪′蟑*踕_而”钱森弹道”则确保敌方无法预测导弹的行进路线和最终目标。”
钱森走回全息投影前,调出一段新的模拟动画。
”让我们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假设这枚导弹从龙国发射,目标是地球另一端的某个地点。”
全息投影中,一个红点从亚洲东部出发,迅速上升到近太空区域,然后开始沿着不规则的波浪形轨迹前进。
轨迹时而下潜进入大气层上层,时而跃回太空边缘,每次”跳跃”都改变方向和速度。
”注意导弹的速度和高度变化,”钱森指着投影中不断变化的数据,”它并非简单地以恒定速度飞行,而是根据地形、大气条件和防御分布智能调整。”
“在经过敌方防御密集区时,它会上升到更高空间,减少被探测几率;在相对安全区域,它可能会选择下潜更深,利用大气效应进行更剧烈的机动。”
方宇接着解释:”整个飞行过程中,导弹会不断收集和分析周围环境信息,实时调整飞行计划。”
“如果探测到潜在威胁,它可以立即改变轨迹规避。这种”自主决策”能力是传统导弹所不具备的。”
陈大将看着那条蜿蜒复杂的轨迹线,不禁问道:”这种技术……是否已经实际验证过?”
钱森点点头:”我们已经进行了七次缩小版原型的试验,全部成功。~g,g.d!b`o`o`k\.¢n*e_t^”
“最远的一次试验覆盖了近8000公里的距离,导弹全程保持在18-22马赫之间的速度,最终精度达到了设计要求的十倍以上。”
”但这并不是我们研发的全部内容,”方宇补充道,”除了基础的飞行技术外,这种导弹还具有强大的对抗能力。”
他调出另一组技术数据:”传统导弹最大的弱点是容易受到电子干扰和反导系统的拦截。而我们的系统解决了这些问题。”
“首先,它采用了完全自主的导航系统,不依赖外部信号,因此不受干扰。”
“其次,它配备了先进的电子对抗系统,能够主动干扰敌方的探测和跟踪雷达。”
钱森走到一台设备前,调出一组复杂的波形图:”这是我们开发的主动隐身技术演示。”
“当导弹探测到敌方雷达信号时,不仅会接收信号,还会实时分析信号特征,然后发射精确调制的反向电波,有效抵消雷达反射。”
“简单说,这就像给导弹穿上了一件”隐形衣”。”
陈大将认真听着,不时点头。他的军事背景让他充分理解这些技术突破的战略意义。
”如果我理解正确,这意味着我们拥有了一种几乎不可防御的远程打击能力。”
”理论上是这样,”钱森谨慎地说,”但我们开发这项技术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动攻击,而是为了确保和平。”
“这是一种威慑武器,它的存在本身就能让潜在敌人三思而后行。”
方宇点点头,补充道:”正如蘑菇蛋一样,真正的力量在于不必使用它。”
“只要敌人知道我们拥有这种能力,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是战略平衡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