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运输比较困难,但我都给你安全运送到了,刚才怕摔坏了,所以我只拿出来这一件。”
“这竟然是真的极品瓷器!”哪怕是周侃崇拜李平安,觉得他无所不能,可当他看到美轮美奂的瓷器,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呼吸还是不由自主的变得急促起来。
中原王朝,不论强盛与否,他生产出来的瓷器,一直是天下商人最梦寐以求的东西。
不论是丝绸之路上的胡商,还是漂洋过海的海商。
他们愿意花费身上所有的金银,也妄图买一件瓷器回去。
这东西在周刊看来,除了在家里当个花瓶,亦或是敲击当乐器使用,没有其他的用处了。
但只要一有瓷器流出,就立刻会受到达官显贵的追捧,被炒得无比火热。
如今大康内部出现问题,甚至还存在技术断层的情况,曾经风靡寰宇的瓷器技术,被几个世家把持,这些世家操纵着瓷器的价格,导致如今瓷器的价格节节飙升,而且市面上的瓷器,一直不见多,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他看着眼前的清单,明公竟然给他送来了好几箱瓷器。
周侃努力平复心情,小心翼翼的放下瓷器,冲着门口喊道,“叫宋远山和牛欢喜过来。”
……
自从上一次的大割韭菜之后,周侃他们就陆陆续续地盘下了多处商铺,或者改造成作坊,用来制作货物,或者集中起来,打造成扑买行。
如今,他们的店铺已经在升龙城打出了名气。
不光是七里堡那边儿生产出来的奇奇怪怪的产品,还有很多番邦小国的贵人,会把宝物送过来,供人扑买。
而周侃他们,只是收取部分费用。
大康的长安城,扑买行是很常见的存在,但是在南越,确实独一家。
感兴趣的人非常多,每次搞活动,都是人满为患,作为根本不够。
改造这一处扑买行所在的楼房,花了海量的钱财,木头都是从七里堡那边儿购买来,然后重新组装的。
但崭新的装修,吸引来了更多的顾客。
以至于每次扑买开始,都会有人为了位置,大打出手。
无奈之下,他只能写信给聂大豹和李平安求助。
谁知道,李平安竟然通过聂大豹回信,提议以后进门要收门票钱,而且还要设置雅间,甚至还推出了点天灯制度。
当时看到那封信的时候,周侃觉得明公肯定是疯了。
谁家做生意不是求着客人上门?
自家明公倒好,买票才能进来,还推出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每一排的价钱不一样也就罢了,还有包厢。
可明公要求这么办,周侃也不敢违背,只能硬着头皮实行。
结果效果非常好,他们的扑买行的生意不仅没有变坏,反而效率更高了。
后来周侃才明白。
自己扑买行出现的商品,动辄都是几百上千贯钱,真正有实力来凑热闹的,根本不在乎这点门票钱。
而门票的等级制度,又能给花了钱的贵人实现巨大的心理满足感。
就算是最好的包厢,贵人们也不在乎这点钱的。
在意门票钱的,基本都是无聊的闲汉,他们纯粹就是来看热闹的,还把扑买弄得乌烟瘴气。
不少真正有购买力的大客户,反而因为这些闲杂人等,觉得自己这里档次太低,不愿意过来。
实行门票制度,一下子将杂鱼全都挡在了门外,大大提升了层次。
更让周侃没有想到是,作为大股东之一的女帝陛下,也来参加过一次。
女帝亲自参加,比任何广告效果都好。
当然,这也跟李平安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遵守当地的法律,照章纳税,定期分红有关。
女帝跟着赚得盆满钵满,她那帮穷亲戚,都有钱照顾了,她老人家自然开心,愿意登门。
皇帝来过之后,生意越发的兴盛。
而周侃也是个聪明人,女帝离开的第二天,她使用过的包厢,就再也不对外出租了,永远留给女帝使用。
但却把女帝使用过的包厢周围的包厢,价钱直接翻了二十倍。
即便是如此,每次搞活动,这两个包厢都会被早早的预定。
其他包厢和大厅座位的门票也随之水涨船高。
每次扑买活动之前,周侃都会挑几样高价值的商品,提前在店铺窗口展览,为未来的活动造势。
收到瓷器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