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珊瑚……各种本地罕见之物堆成小山。村民围观之余,更惊讶的是村里首次出现了“珍珠铺”、“香料坊”、“红木作工厂”——由商盟投资建设,为返乡青壮年提供就业。
小木匠罗小牛笑着说:“以前打仗,我干防御工事。如今和平,我打红木雕,月银翻倍,还有饭吃。”
田地的收成也因贸易收益而获得技术改良。新购进的南洋水车系统解决了多处灌溉难题,顾清霜的“技术引进课”也让更多农户接受新法种植。
岭南经济开始出现多元化雏形:
??农业:高粱、水稻、甜薯外销;
??手工业:陶瓷、丝织、木雕输出;
??服务业:商栈、酒馆、交易所兴起;
??教育:商学馆、技艺班开课培养年轻人。
昔日敌对势力,如乌山寨、横江堡、沙岭帮等,在战后经济封锁与资源短缺下元气大伤。如今看到岭南村庄不仅防御稳固,更在商路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纷纷派使者前来求见。
沙岭帮使者低声道:“若可引我帮商人进入你岭南通路,我们愿放弃之前封锁线,甚至可联手打造新驿道。”
叶长歌对此既不急于拒绝,也未立刻允诺,而是回道:“若真有意,我们会考虑你们的表现与诚意。”
商盟内部已设专门小组评估这些外来势力的稳定性与合作意愿,顾清霜称之为:“外围联盟筛选机制”。不乱拉拢,不盲目合并,讲求稳扎稳打。
夜幕下,港口再度点亮灯火。叶长歌立于码头高台,望着满地货物与来来往往的人群,听着远处传来商贩叫卖与孩童嬉闹,他心中涌现出更远的图景:
“岭南不应仅是村庄,不仅是商盟。它应是——一个中心,一种秩序,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
苏锦瑟走到他身边:“再过一月,我们可考虑与西域商道接轨,或许……再往北一点,通往中原主干道的旧路也该清理。”
顾清霜笑着从一旁递来几份新情报:“中原某几大家族,最近也派人暗中打听我们商盟的情况。”
叶长歌收起纸卷,淡然一笑:“那就让他们知道,岭南这支异军,已非昔日之村。”
夜风起,旗帜扬,一轮明月照耀着这片刚刚苏醒的南方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