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在他的治理下,国泰民安,百姓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安宁与富足。
那曾经动荡不安的局面渐渐平息,社会秩序逐渐恢复正常。
他就像一位伟大的舵手,引领着大明这艘巨轮穿越风雨,驶向平稳的彼岸。
海瑞为官清廉,的确令人钦佩。他犹如一颗璀璨的孤丹,在官场的污浊中独树一帜。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如海瑞这般的孤胆英雄毕竟只是少数,难以改变整个官场的风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难以企及海瑞的境界,所以张居正的作为才显得尤为重要。
他所施加的枷锁,既是对那些贪官污吏的严厉制裁,也是对那些心怀百姓的父母官的激励与保障。
给守土有责、造福一方的父母官加上枷锁,是为了让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不敢有丝毫懈怠。
给为祸一方的土豪劣绅加上枷锁,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让那些作恶多端之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而给老百姓松绑绳,则是他最大的仁慈。
他让百姓从繁重的苛捐杂税中解脱出来,能够自由地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他的每一个举措,都蕴含着对百姓深深的关爱与同情。
张居正,这位明朝的名臣,用他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篇章。
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为后人所传颂。
张居正与海瑞的人生,始终没有真正的交集,但作为同时代的名臣,他们的命运似乎又是纠缠一起。
海瑞对张居正的评价只有八个字‘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为商为政,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张居正不是不谋自身,是和天下所有大家族争权夺利,返利于民。
谋自身则同流合污,不谋自身则国家老百姓得利,虽死犹生。
海瑞一生一世秉承:‘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张居正以法治国,秉承:‘当官不为民做主,统统送进廉政署。’
沈国君道:“海瑞是小义,张居正是大义。”
徐青华道:“如果说张居正的志向,是想改造出一个‘更好的天下’,那海瑞的志向,更像是要做‘最好的自己’。”
沈国君道:“儒家所说‘穷则独善其身’,海瑞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张居正做到了。”
沈国君接着道:“现今国家经济举步维艰,虎狼环伺,我们商人应该为国为民,壮大自己企业去和外商拼刺刀,拼出一片天。”
徐青华道:“和沈董相谈甚欢。沈董志向远大,想成为大儒商。我可能办不到。‘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我们争取成为中医。”
沈国君偷瞄了一眼沈琉璃,然后一脸赞赏地看着徐青华,眼中闪烁着钦佩之意,他微笑着说道:“小兄弟,龙凤之姿,将来不可限量。”
徐青华:“沈董,您开玩笑吧了。我们就是一个小老百姓。”
沈国君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徐医生,我也是穷苦人家出生,机缘巧合才成就一番事业。我感觉你将来非池中之物。”
徐青华道:“谢谢沈董抬爱。”
沈琉璃笑道:“你们在商业吹捧吗?学长,现在过来有什么事吗?”
徐青华笑笑道:“坐而论道,清谈误事。沈董息肉切除手术,已经在排档了,沈董这两天保持饮食清淡。”
沈国君道:“徐医生,我高血压老毛病了,看了很多地方,很多名医也看过了,就你这次看病,我感觉身体好了很多。”
沈国君笑了笑,接着说:“徐医生,我是明州商帮的会长。以后我们商帮成员的身体你能不能都帮忙调理一下?这样我们在前方战斗,就无后顾之忧了。”
徐青华道:“医不磕门,如果你们相信我,可以来找我。”
沈国君笑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可说好了,你不能反悔。”
徐青华道:“义不容辞。”
沈国君觉得明州商帮得了一个人才,非常开心。
徐青华觉得沈国君是谈古论今,坐而论道。
其实沈国君是有感而发:现在银薹集团也是表面繁华,实际上已经开始没落。
沈国君是自比银薹集团的张居正。
如果不壮士断腕,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