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 第216章 春节奏响,多彩华章

第216章 春节奏响,多彩华章

有一番韵味。大年初一,人们纷纷前往灵隐寺、净慈寺等古刹,手捧香烛,在晨钟暮鼓中虔诚祈福,希望新的一年如这江南水乡般宁静祥和。而在乌镇、西塘等古镇,水巷两岸人家张灯结彩,水上舞台演绎着越剧、评弹等江南戏曲,婉转的唱腔、悠扬的旋律飘荡在空气中,让人体味到水乡文化的细腻柔情与春节的诗意浪漫。

特色习俗

苏州: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 “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 “元宝茶”,有恭喜发财之意。此外,苏州人会在除夕夜将除夕晚上煮的饭盛放于新箩中,上面放置荸荠、年糕,放在室内,到过了年再蒸食,叫做 “万年粮”,每扇门侧还要抵一根木炭,叫做 “撑门炭”。

常州: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 “拜神影子”。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只能从外往里扫,以防把 “财气”“如意” 扫出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南京:有春节 “打神鼓” 的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 “打夜鼓”、初七 “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 “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此外,蒸糕是南通人过年的最重要的传统习俗,象征着高升、高中、年年高,老南通人过年必备的年货中少不了芝麻糖、炒米糖、花生糖等。

扬州:春节有 “过五天年” 之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都算在过年的日子里。大年初一的清早,扬州人家的第一件事,便是放三通 “开门爆杖”。除夕夜,扬州农家人会从火盆里取出几块乌炭,包起来留到正月初一烧,寓意一年旺到头。用橘子敬客也是扬州特有的年俗,因为在扬州话里,运气叫做 “局气”,走运叫做 “走局”,橘子的 “橘” 和局气的 “局” 谐音,所以赠人橘子,就是把好的运气带给他人。

杭州:大年初一,人们会在厅堂上把柏树树枝插在柿饼上,下面用大桔子支着,寓意 “百事大吉”。在蔬菜上也会加上吉利的称呼,如猪大肠叫顺溜,鱼圆肉圆叫团团圆圆等。正月初五,一般居民家家买 “寸金糠” 供奉祖先,讨个 “日进寸金” 的吉利。

衢州:在龙游等地,春节期间有舞板凳龙的习俗,以村为单位,每条龙由几十节甚至上百节板凳连接而成,长达数百米,气势恢宏。

徽州:有 “打食桃” 的习俗,在腊月二十三左右,家家户户用特制的模具将米粉蒸制成各种形状的食桃,如桃形、圆形等,上面印有精美的图案和吉祥文字,用来祭祀祖先和招待客人。

芜湖无为县:有 “鱼灯” 活动,称为 “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从 “开灯” 第一天起要摆 “供桌”,由全村人负责祭礼,请道士做道场,一直到玩灯结束。

荆湘文化区:神秘浪漫的楚风春节

湖北、湖南一带的荆楚大地,春节文化充满神秘与浪漫色彩。武汉,黄鹤楼灯火辉煌,东湖梅园梅花绽放,为春节添彩。除夕夜,荆楚人有 “守岁” 习俗,一家人围炉夜话,嗑瓜子、吃腊鱼腊肉,直至新年钟声敲响。

荆州、襄阳等地,传统的舞龙舞狮融入楚地神话元素,龙身绘制五彩鳞片,狮头造型夸张,寓意驱邪避灾,迎接祥瑞。而湖南湘西地区,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与汉族共同欢庆春节,苗族的鼓舞热情奔放,土家族的摆手舞气势恢宏,篝火熊熊燃烧,人们围绕篝火载歌载舞,神秘的祭祀仪式、独特的民族服饰,展现出荆楚大地多元文化融合的魅力,让春节充满别样风情。

岭南文化区:繁花似锦的南粤春节

岭南地区,气候温暖,春节期间繁花盛开,一片生机勃勃。广州的迎春花市是春节的标志性景观,花街十里,摆满金桔、桃花、水仙等花卉,金桔寓意吉祥富贵,桃花象征爱情美满,人们穿梭其中,精心挑选,用以装点家园,让居所满是新春气息。

除夕夜,南粤人家的年夜饭丰盛多样,白切鸡、烧腊、蚝油生菜等菜品各具风味,讲究 “好意头”。大年初一,醒狮表演热闹开场,醒狮灵动跳跃,采青仪式寓意 “生猛发财”,鞭炮声与锣鼓声交织,响彻街头巷尾。佛山的武术之乡风采尽显,武者们在街头表演咏春、洪拳等武术套路,刚健有力,为春节增添豪迈之气,彰显着岭南文化的活力与多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