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 第96章 汉未央宫

第96章 汉未央宫

曲折,东面城墙平直,四面各三门的格局。因南北城墙与南斗、北斗星形状相似,故称“斗城”。

未央宫始建于汉高祖七年(公元前 200 年),因在安门大街以西,又称西宫。未央宫宫城的四面各辟有一座宫门,称作“司马门”或“公车司马门”,不同方位的宫门日常功能也不尽相同。

未央宫作为西汉王朝的政治中心,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兴衰荣辱。如今,虽然未央宫的建筑已不复存在,但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仍然可以感受到它曾经的辉煌和壮丽。

未央宫整体呈长方形,其周围环绕着一道宽约八米的坚固宫墙,宫墙的边长大约为2.2公里,整个宫殿的周长约8.8公里,占据了汉代长安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这座宫殿内部共有四十余座宫殿建筑,堪称华夏古代规模最为宏大的宫殿群之一。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未央宫内宫殿众多,如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椒房殿、钩弋殿等,此外还有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等具有文化意义的建筑,以及织室、暴室、弄田等其他各类设施。宫殿内还矗立着六座小山丘,并分布着多处水池。而且,未央宫与长乐宫之间还建有阁道相通,方便两宫之间的往来。

自西汉时期起,未央宫历经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多个朝代,一直作为理政中心而存在。甚至到了隋唐时期,它仍被划分为禁苑的一部分。未央宫的存世时间长达1041年,成为华夏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

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遗址公园主要遗址包括前殿遗址、椒房殿遗址、少府遗址、中央官署遗址、沧池遗址、明渠遗址、城墙城壕遗址、城门遗址等。

如今,虽然历经岁月沧桑,但前殿的遗址依然清晰可见。现存的遗址基台东西宽达 200 米,南北长达 400 米,展现出当年的壮丽气势。它位于未央宫中部略偏东处,成为华夏古代都城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之一。

站在前殿遗址前,仿佛能感受到两千多年前的辉煌与荣耀。这里曾经见证过无数重大的政治活动和皇家仪式,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每一块基石、每一片残垣断壁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们对那个遥远的时代充满了遐想和敬畏之情。

椒房殿为皇后居住,殿前设有双阙,以凸显建筑规格之高。

少府是当时掌握皇室财政和内务的官署。

中央官署是一座规整的封闭式院落,在这里曾出土了近6万片带文字的骨签,从文字的内容判断,这些骨签应该是各地工官向中央政府所进贡器物的记录,推测这里应该是当年西汉王朝管辖全国各地工官的官署。

未央宫西北角的夯台遗址,四面陡峭,形同孤岛。有学者认为这里便是当时的柏梁台所在。?柏梁台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重要建筑,位于未央宫内。

石渠阁和天禄阁均为萧何主张并监造,当年刘邦进入关中时,萧何竭力所收缴的秦朝末年的图书典籍,后来都是存放到了这两处地方。因此,石渠阁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以政府的名义为官方所藏图书专门建造的图书馆,是华夏的第一个国家图书馆。

天禄阁是华夏最早的国家档案馆所,与石渠阁一起修建而成。当年司马迁是这里的常客,经常来这里查阅文史典籍。天禄阁不仅是典籍和档案的收藏之所,历代名贤还在这里校勘和整理图书经籍。

西汉长安城规模宏大,布局精巧,但神奇的是它并非后来都城那样的工整严密,它的城墙是不规则形的。

汉长安城城址平面近方形,周长. 83米,总面积平方米。城周夯筑城墙,东、西、南、北城墙长分别为5916.95米、4766.46米、7453.03米、6878.39米。

汉长安城全城共有12个城门,每门3个门道。东面自北而南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自东而西为覆盎门、安门、西安门,北面自西而东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西面自北而南为雍门、直城门、章城门。章字本义为彩色。因章城门为未央宫西面正门,未央宫修得色彩华丽,因此这座城门叫章城门。

汉长安城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建制完整、规模宏大且规划布局合理的统一帝国的都城,它见证了西汉王朝的兴衰和繁荣。这座遗迹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展示出那个时代独特的风貌和文化底蕴。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这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汉承秦制,未央宫始于秦章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